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且波动剧烈,特别是2008年波动幅度创下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粮食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粮食价格波动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了我国粮食价格和粮食供需平衡。另外,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以及极端气候天气的增加,都会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本文旨在研究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规律,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及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共分五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之后从粮食价格波动规律、波动原因及供求平衡三方面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首先界定了粮食、国际粮食价格、粮食供需平衡等概念,之后对国际粮食价格进行测算,用滤波法分离出国际粮食价格的趋势性和波动性,用谱分析法计算国际粮食价格的周期长度,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规律及特征,最后从供求、国际能源、全球货币流动性与金融投机、全球农产品贸易、全球农业政策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因素。第三章首先从粮食生产和需求、粮食库存和进出口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的供需现状,之后从粮食供给和需求角度详细分析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政策、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粮食贸易以及口粮、饲料用粮、工业加工用粮、国际需求等因素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及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传导机制。结合第三章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完整性,第四章选取了国际粮食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国内粮食价格、国内粮食播种面积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建立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为应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第五章结合第四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从加大对农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粮食生产,完善我国的粮食流通体系和储备体系,建立国际粮食价格及我国粮食安全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