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对比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州市6种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文化区、风景休闲区、郊区菜地、城市片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特点、有机碳(SOC)和黑碳(BC)含量、相互关系和粒级分布特点,旨在揭示SOC和BC在城市化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点,为城市土壤有机碳库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福州市6种功能区土壤中,pH值平均为6.29,变幅为3.72~8.60,呈现出由郊区菜地——城市片林——风景休闲区——生活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逐渐增加的趋势。速效N含量差异性较大,变幅为25.18~128.66 mg·kg-1,平均值为55.88mg·kg-1,且低于该区山地丘陵土壤的平均值,速效N含量相对缺乏。速效P含量平均值为117.48 mg·kg-1,明显高于该区山地丘陵土壤的速效P含量,具有明显的富集特征。SOC含量平均值为23.75 g·kg-1,处于较高的水平。福州市6种功能区土壤中,风景休闲区与其他5种功能区的BC含量呈显著差异,其他5种功能区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各功能区BC/SOC的比值在0.11~0.5之间。回归分析显示BC含量和SOC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BC的形成与SOC有密切的关系。福州市6种功能区土壤中,2~0.25 mm、0.25~0.053 mm、<0.053 mm的3种粒级的质量分数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减小。不同粒级土壤有机碳(OC)含量占总SOC含量的百分比例和不同粒级土壤BC含量,随着粒级变小而降低;不同粒级土壤OC含量和BC浓度,浓度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增加,表明较小的粒级更有利于SOC和BC的储存。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包括自然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两大类。由于土地利用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动力机制,特别是人类行为因素的影响与作用研究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水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水环境的保护与防治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河流水体水质变化受地形、降雨以及城
当我问北极熊的皮肤是什么颜色时?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说:“白的呀。这还用问吗?”错啦!北极熊的皮毛看起来是白色,皮肤却是黑色的。不信你注意观察它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无毛之处,就会看到黑漆漆的皮肤本貌。  至于北极熊为什么会长成这模样,也是拜酷寒所赐,黑皮肤有助于吸收阳光热能。  再问一个问题:北极熊的毛是什么颜色?有人会说:“白色啊,谁不知北极熊又叫白熊。”  呀,不对。北极熊的毛是透明的,
期刊
旅游业发展在促进旅游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地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文化破坏、旅游收益分配不公等。社区居民被动承担了过多旅游业发展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