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协助舒和胶囊治疗偏湿偏热体质的超重、肥胖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观察近期和远期对血糖影响、血糖相关性研究,以及了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协助舒和胶囊治疗IGT患者的血脂、血压、体重、腰臀比、胰岛素敏感指数、中医症候、副作用、预后等指标的研究。方法:以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研究。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患者中筛选超重、肥胖IGT患者,对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且不在排除标准范围内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组根据CGMS血糖值调整舒和胶囊用量,对照组结合末梢毛细血管血糖(8点)调整舒和胶囊用量,随访12周后比较两组在血糖值、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中医症候积分、血脂、血压、腰臀比、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降糖疗效,以及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的病情转归情况。统计方法分类资料用X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ANOVA(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预后情况比较采用生存分析,对相关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Peaeson检验。结果:1.近期血糖比较:两组在72h动态血糖监测参数比较,在平均血糖、三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系数,p<0.05,有统计学差异,在高血糖时间比、三餐峰值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三餐前血糖、睡前血糖、低血糖时间比、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远期血糖比较: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3.远期其他指标比较:治疗组在体重、BMI、腰围、腰臀围比、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4.降糖疗效比较:两组降糖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两组中医总体疗效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64.2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治疗后12周后8点血糖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糖波动明显比对照组小。7.两组预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8.动态血糖参数相关研究: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糖波动系数与三餐后峰值血糖存在线性相关,其中早餐后峰值血糖偏回归系数0.31,p<0.01有统计学意义,午餐后峰值血糖偏回归系数0.17,p<0.01有统计学意义,晚餐后峰值血糖偏回归系数0.24,p<0.01有统计学意义。平均血糖偏回归系数为0.454,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点血糖协助完善治疗方案比较,动态血糖监测协助舒和胶囊能有效全面的改善偏湿偏热体质超重、肥胖IGT患者的血糖整体情况,同时能够降低IGT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趋势,并且能够有效改善体重、BMI、WHR、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相关线性研究提示血糖波动系数与三餐后峰值血糖和平均血糖有一定得正相关性,其中早餐后峰值血糖对血糖波动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晚餐后峰值血糖和午餐后峰值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