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备人才培养是任何体育项目的重中之重,它决定项目的可持续性。最近几年,通过国家的支持和政策的改变,我国开始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并且开始建设后备人才梯队。通过到训练营的实地考察,针对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研和采访,发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然后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为中国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本文的研究对象: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借助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找出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和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后备人才培养更加有效的进行,使我们国家田径运动更快的发展。具体结论如下:1、教练员方面,竞走项目三十岁以下的年轻教练员占大多数,大部分都是运动队退役从事教练员工作,在执教经验有待加强;对于教练员来说,一年只能够参加两到三次教练员培训,应该多给予教练员培训学习的机会;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依然是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和训练。2、运动员方面,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运动员人数日渐增多,但是运动员的技术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对于运动来说,家长思想的转换决定着运动员能否安心训练,“学训矛盾”,是一直以来困扰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3、经费及训练场地、设施方面,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情况不同,部分训练基地不能够有很好的经费投入,只依靠国家拨款和当地政府支持,基地的持续运营是有很大难度。经费投入不够,同时也造成需要的训练设施和医疗保障不能够得到满足。4、科研状况方面,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大部分基地会有科研人员配合,会和当地医院合作;少部分基地科研团队力量薄弱,科研人员较少,没有随队队医,只有简陋的医疗服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