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教育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民社会的生成,确立了公民教育这一教育范型。它不仅承载着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更加强调公民对个体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认知与践行。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体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化生存方式提供了主体性生长的自由空间。并且在我国,网络化进程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耦合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生活世界的过程、规律与秩序,对整个社会运作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对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起了重大作用。面对网络化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公民教育开始受到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正是在网络时代这一宏观背景下研究公民教育问题。   网络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影响、网络化的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公民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使网络时代提出了公民教育这一现实诉求。网络化际遇及其生存方式置换了传统生活世界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和价值生态,拓展了社会生活的公共空间,成为社会组织与动员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因此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网络特质也表现出对传统社会控制力弱化的一面,网络公共精神的缺失以及公民参与能力的有限性呼唤公民教育;网络化产生的一系列内生问题,如网络文化的低俗化倾向、网络道德式微与网络伦理困境对公民教育产生了期待;而公民教育本身对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促进网络健康和谐发展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等社会功能体现了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积极价值。   与此同时,网络也为公民教育提供了历史机遇。网络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提升公民主体意识,不仅培养了现代公民的独立意识,如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成长意识的提高,还促进公众思维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网络实践催生社会公共精神,不仅提升公民时代精神,而且促进现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塑。此外,网络的发展架构了公民教育平台,为公民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教育场所。   基于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给公民教育带来的影响,那么网络时代的公民教育的探讨势必异于其他研究视域下的公民教育研究,也异于传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既具有公民教育的普遍性,又体现网络时代这一背景下公民教育的特殊性。因此,本文立足本国国情,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批判,综合公民教育的内涵,对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内涵、特征、理念、目标进行了界定;网络时代这一特殊境遇,要求公民教育的内容必须做出时代性的转换,注重主体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技能和公共理性的教育。网络作为公民教育的新平台,必然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有别于传统教育的路径选择。根据网络特性提出了公平对等、互动协商、授受合一、深入实践的方法选择,体现主体间性、民主性、平等性的要求,为网络时代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的好公民。
其他文献
2012年《民事诉讼法》在立法上第一次确立了行为保全制度,填补了之前的法律空白。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明确了行为保全的担保数额、复议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注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成为课堂教学中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