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层极涡异常对ENSO信号的响应及其与对流层的耦合过程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欧洲中心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极涡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和振荡周期,研究了ENSO信号与平流层极涡活动异常的关系,探讨了大气对热带海温异常的热力适应过程及其在平流层中的经向传播。结合08年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利用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平流层和对流层的耦合过程,主要结论包括: 1.北半球极涡主要的异常信号集中在冬季平流层高层,其中平流层极涡主要的特征模态表现为极涡环流强度的变化以及极涡的纬向非对称结构,其振荡周期具有多尺度特征2.ENSO信号与平流层极涡异常指数之间呈负的线性相关,两者在年际尺度上显著相关,说明E1Nino年冬季平流层极涡偏弱,反之亦然3.在E1Nino背景下,大气对热带海洋加热作用的热力适应使得对流层顶上出现“过流现象”,平流层低层偏冷;平流层热带地区等熵面下压,加大了等熵面向极的坡度,使得平流层经向环流异常向极区传播;来自热带地区的暖支气流在极区下沉,造成极区绕极纬向西风环流减弱,极区偏暖,平流层极涡活动趋于减弱和崩溃4.08年冬季平流层极涡持续偏强,极涡从12月下旬开始向东亚和大西洋上空偏心发展,同时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减弱向极区收缩,从而在欧亚地区的平流层高层最早形成“一脊一槽”的1波环流形势;该地区的平流层异常信号10hPa向下传播到对流层中低层需要约15-20天的时间5.08年冬季平流层.对流层经向耦合环流的冷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异常偏强,使得极区冷空气异常南下影响到我国中纬度地区ENSO信号
其他文献
为研究大雾中微物理参量及雾滴谱的演变特征,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自动气象站及能见度资料,综合分析了2006年12月24日-27日南京市区及
南方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由于冻雨发生地域性较强且是小概率事件,持续时间也多半不会太长,国内外对冻雨研究不多。然而,2008年初,受持续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地区
本文对吉林省2007年5月15日高空槽天气过程和5月28日冷涡天气过程影响下形成的层状云降水个例进行了分析。利用PMS粒子测量系统和机载温湿仪等仪器取得的两次不同天气过程下
利用建立好的Models3-CMAQ模型,对中国地区大气化学成分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对Streets2001年东亚地区0.1°×0.1°排放源和INTEX-B2006年0.5°×0.5°排放源进行了验证和评估。
目前对风暴尺度系统初始误差增长及传播特征的认识比较缺乏,而这又是建立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的基础。针对风暴尺度系统的特性,研究合适的误差引入方法以及它们的增长、传播和演变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新认识新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独特功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的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面,笔者来谈谈多媒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相结合,给数学教
为了研究造成2006年夏季川渝区域高温干旱的物理机制,本文利用局地经向环流模式对2006年6-8月川渝地区(102°E-112°E)纬向平均的经向环流进行数值模拟,定量诊断出各动力、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