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曼理论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风险与决策行为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行为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市场上人们行为的有限性和复杂性。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已在多个领域指导人们的实践。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学家对行为经济学研究得还不是很深入,甚至更多还处于对理论的初探阶段,与鲜活的现实经济生活案例联系较少。也有一些国内的经济学家认为,行为经济学并非经济学研究主流,所以,并没有太多的人关注这一课题。只是少数学者把焦点集中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上,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基金价格、股市波动、投资者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运用行为经济学分析商务活动,解析商务谈判的风险因素在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少数著作涉及到了此课题很浅的层面,即点到为止。基于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商务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会先分析问题,定义目标,设定被选方案,列出详细后果,然后量化权衡交易。然而在现实的谈判活动中,多数谈判者的谈判行为具有不确定性。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的决策行为偏离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原因是什么?在不确定条件下(即风险中)的人类判断与决策是根本无法把握的,还是有章可循,具有某方面倾向与偏好?本文试图用卡尼曼定理研究商务谈判中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行为,并通过理论研究对谈判者的行为进行科学指导。 论文运用实证分析、演绎与归纳等方法,从理论分析入手,对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和期望效用理论提出质疑,并用展望理论分析风险情况下人们的决策行为。构建起理论平台后,论文在第二部分运用卡尼曼定理把人们在面临风险时产生的选择偏好概括为三方面: 1、大多数人具有厌恶风险的心理倾向,因而倾向于采取规避风险的决策;2、大多数人在面临确定性的损失时变得偏爱风险,愿意采纳冒险的决策;3、在损失和收益几率相等时,大多数人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超过了获取收益的程度,会选择保守的策略。论文第三部分提出理论分析的现实意义。按照谈判中双方所采取的态度和方针,可以将谈判分为立场型谈判(强硬式谈判、非合作型谈判)和原则型谈判(实质利益型谈判、合作型谈判)。运用卡尼曼理论对两种类型谈判中风险与谈判者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特别是每一部分都有实例分析。论文第四部分笔者得出结论:尽管商务谈判本身无法抗拒风险,但谈判者运用卡尼曼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自身和他人面临风险时产生的选择偏好(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便采用正确的谈判策略,获得谈判的成功。
其他文献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以工业化
本文对开放的制度环境与经济增长效果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提出了开放和制度的经典研究框架,界定了“开放”和“制度”的内涵,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
一、选题背景 证券投资基金是金融信托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目前世界金融市场上最流行的金融工具之一。自1998年我国出现了首只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以来,证券投资基金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逐渐下降,进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等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而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突出,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扩大,成为非关税壁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