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风电塔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朝着大型化发展,它作为一种高耸柔性结构,除了承受自身运转的振动外,还要受到更加严酷的外部环境荷载的影响。风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导致风电塔已难以避开地震区,地震作用同样对其影响强烈。因此,如何采用有效措施,智能、高效、经济地降低风电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已成为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一个重要问题,对提高此类生命线工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电塔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朝着大型化发展,它作为一种高耸柔性结构,除了承受自身运转的振动外,还要受到更加严酷的外部环境荷载的影响。风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导致风电塔已难以避开地震区,地震作用同样对其影响强烈。因此,如何采用有效措施,智能、高效、经济地降低风电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已成为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一个重要问题,对提高此类生命线工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风电塔筒内部有限的空间阻碍了多种常用耗能减震措施的实施;在塔筒外,出于安全考虑,诸如拉索类减震措施也无法设置在其周围。为此,本文以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丝材的拉伸耗能为技术关键,结合悬吊质量摆(Suspension Mass Pendulum,简称SMP)减震原理,针对风电塔结构振动特点,根据其内部有限的空间,提出一种适合风电塔结构的形状记忆合金-悬吊摆(简称SMA-SMP)减震装置,可将塔结构震动产生的能量“集中”到该装置上,以减小风电塔结构地震响应,实现对高柔风电塔结构有效控制的目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材料层面,对SMA丝分别开展了低速加载下的超弹性性能研究和耗能特性研究。对不同直径的超弹性SMA丝进行循环拉伸试验,探究不同应变幅值、加载速率以及循环次数对SMA丝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修正的Bouc-Wen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低速加载情况下,超弹性SMA丝呈现出典型性的“旗帜形”特点,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变形可恢复能力;经过循环拉伸训练的SMA丝性能更为稳定;修正的Bouc-Wen滞回模型是可靠和适用的。另外,将SMA丝布置在钢框架结构的层间对角线方向上,并考虑SMA丝的初始预应变,对无控制、部分控制和全控制三种工况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探究不同控制工况下SMA丝的耗能特性。研究表明,SMA丝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变形可恢复能力,减小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在动力荷载作用下SMA丝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且耗能能力与SMA丝数量成正比。(2)在部件层面,研制一种SMA-SMP减震装置的耗能部件。对SMA耗能部件分别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不同加载频率及位移幅值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修正Bouc-Wen模型的该耗能部件恢复力模型,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耗能部件在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呈现稳定的滞回性能,表明该耗能部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可恢复能力;新型可调节夹具解决了 SMA丝难以锚固的问题,实现了对SMA丝预应变的调节;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修正Bouc-Wen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3)在结构层面,将耗能部件合理布置在悬吊摆周围,提出一种适合风电塔结构的SMA-SMP减震装置,并将其应用于风电塔结构中,验证其减震效果的有效性。建立了基于SMA-SMP的单自由度结构力学模型,推导了结构运动方程,阐明了该装置的构造和减震原理,并分析了质量比、频率比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该装置对不同地震频谱和幅值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SMA-SMP减震装置可有效降低单自由度结构的动力响应,该装置力-位移曲线呈现出较好的滞回耗能性能和变形可恢复能力。以某实际风电塔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有限元精细化模型和多自由度简化模型,推导了基于SMA-SMP的多自由度运动方程,分别对风电塔结构在无控制、SMP控制和SMA-SMP控制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并优化了该装置布置位置和控制频率。研究表明,SMA-SMP减震装置在多方向可有效抑制风电塔结构的地震响应。
其他文献
磁流变致动器具有高弹性、高响应速度以及较好的刚度可调性等优点,在柔性智能器件开发、仿生装备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获得合适的磁性微粒和聚合物基体结构,得到了具有优异磁控性能的磁流变致动器,从而实现了其力学性能与磁致动性能的提升,并通过数值建模阐明了磁流变致动器的变形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溶胶-凝胶化方法,以明胶为包覆剂,氧化石墨烯(GO)或多壁碳纳米管(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对低功耗和小型化的传感器(或检测仪)提出了迫切需求。液体痕量分析,通常采用光学或电学的方法。其中,作为光学检测方法的代表,分光光度计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的优势;作为电学检测方法的代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具有低功耗和易集成的优势。分光光度计通常采用比色皿作为样品池,其检测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比色皿的光程长度。比色皿的光程长度等于比色皿的宽度与待测液体折射率的乘积,由
镁合金由于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以及优异的减振性能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但强度不高、高温性能和塑性成形性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不同纳米增强体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动态力学性能实验方面,而在其纳米力学行为、微观增强机理及变形失效模式方面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资源储量巨大、能量密度高、燃烧清洁高效,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之一。目前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巨大,其勘探开发研究正进入关键突破阶段,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利用将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实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采本质上是多孔介质内伴随相变的传热传质、气水渗流的多场多因素耦合的复杂过程,探明微孔隙尺度气体水合物分解过程传
月球着陆器和返回舱在月、地表面着陆时的冲击响应是影响着陆任务成败的关键。采样返回和载人登月对着陆冲击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冲击载荷需要低于航天员的承受能力,并保证搭载设备和仪器的安全。航天器的安全着陆是登月探测和采样返回的重要保障。着陆过程中航天器与星壤(土壤、月壤等)的相互作用,需同时考虑星壤的非连续特性和航天器结构的连续特性,多介质耦合问题给数值模拟带来困难。为此,本文提出针对航天器着陆过程分析
准确获取水中目标的声辐射特性是目标识别和控制的基础。为获取目标本质的、不受环境影响的声辐射特性,必须在自由声场中测量目标的声辐射特性。虽然常规的声场设施如大的湖泊、水库和消声水池等在实验条件下近似满足自由声场条件,但是这些声场设施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声源在这些声场设施中无法产生理想的自由声场。例如大的湖泊、水库等容易受到天气和水中生物噪声的干扰;而消声水池则在低频测量时难以满足自由场条件等。因此为
热电材料能够通过电子、声子的输运和相互作用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的代表。热电材料性能的优劣可以用一个无量纲参数热电优值衡量。优异的热电材料应该同时具备较高的塞贝克系数、电导率以及较低的热导率,但是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强烈耦合作用给热电材料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压力作为一种调制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热、电输运参数的解耦,协同优化功率因子和热导率,提升热电性
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的提高,沸腾换热强化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沸腾换热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的流动换热机理仍远未清晰。为探究核态沸腾过程中近壁面的汽泡动力学行为与加热表面沸腾换热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首先发展了两相流动-微液层蒸发-壁面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方法,模拟了单汽泡和双汽泡沸腾过程中汽泡生长过程以及壁面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单汽泡沸腾实验验证了微液层蒸发机理的合理性。进一步
工业换热设备表面的防腐涂层主要面临如下难题:防腐性能好的涂层传热性能差,传热性能好的涂层防腐性能差。腐蚀是造成换热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传热性能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制备具有优异防腐性能并兼顾良好传热性能的防护涂层是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石墨烯兼顾优异的热学性质和分子不可渗透性,给换热设备防腐涂层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然而,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涂层具有诱导金属基体电偶腐蚀的潜在风险,存在电化学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直接导致交通事故数量逐年攀升,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车辆中人员和关键设备的安全已成为关注热点。由于大部分交通事故均由碰撞产生,为了提升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如何提高能量吸收装置在碰撞事故中的吸能效果已成为汽车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金属薄壁结构是吸能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结构,该结构可在轴向冲击下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