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组分反应构建螺环氧化吲哚衍生物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环氧化吲哚是一大类天然生物碱和药物分子中共有的核心骨架,这类特殊的杂环体系具有高度显著的生物学特性,现已成为候选药物和临床药物的优势结构。研究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不仅有利于发展其高效的合成方法,而且对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多组分反应(MCR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合成方法。MCRs的特点是从多个简单小分子出发经由单步操作即可获得包含所有底物核心结构的缩合产物。优秀的适用性和易修饰性使MCRs非常适用于合成取代基多样和结构复杂的螺环化合物。本论文发展了两种用于合成新型螺环氧化吲哚衍生物的MCRs,分别合成了25个螺[4H-吡喃-3,3’-吲哚酮]衍生物和30个二螺[苯并呋喃-2,2’-吡咯烷-3’,3’’-吲哚酮]衍生物。并对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一、碘催化三组分反应合成螺[4H-吡喃-3,3’-吲哚酮]衍生物的研究在I2催化下,以靛红衍生物、1,3-二羰基化合物和4-羟基香豆素为原料,一锅法制备得到了螺[4H-吡喃-3,3’-吲哚酮]类化合物。考察了I2的用量、溶剂和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合成了25个螺[4H-吡喃-3,3’-吲哚酮]衍生物(TM-01TM-25),收率最高可达91%。所有产物的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的表征确认,并通过TM-13和TM-22的X-ray单晶衍射结果进一步确定了分子结构。此外,我们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并选取13个产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初步结果表明:大部分产物对苹果轮纹和小麦纹枯的抑制活性达到50%以上。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产率较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且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不仅为螺环氧化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二、利用多组分反应合成二螺[苯并呋喃-2,2’-吡咯烷-3’,3’’-吲哚酮]衍生物的研究由靛红衍生物、6-羟基橙酮和α-氨基酸的三组分反应制备得到了二螺[苯并呋喃-2,2’-吡咯烷-3’,3’’-吲哚酮]衍生物。考察了温度和溶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合成了30个二螺[苯并呋喃-2,2’-吡咯烷-3’,3’’-吲哚酮]衍生物(TM-26TM-55),收率最高可达83%。所有产物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的表征确认。并通过TM-52的X-ray单晶衍射结果进一步确定了分子结构,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选取了17个目标产物研究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性,活性测试表明TM-49和TM-43的抗TMV活性与对照药宁南霉素相当,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该方法无需催化剂、反应时间短且产物收率高,而且目标产物表现出优异的抗TMV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探究和论述。
基于身份多代理签名的2类主要形式化安全模型分别存在敌手攻击目标不准确和敌手分类不完备的问题,而且,目前仍缺乏真正可证明安全的有效方案.融合现有安全模型,重新定义了基
为了解闽江口渔业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内部营养结构,本研究于2015年对闽江口海域(119°40’~119°55’E,25°50’~26°14’N)游泳动物进行拖网采样,依照冬(1月)、春(5月)、夏(8
哈贝马斯指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入侵反映在政治领域就是行政权力干涉交往权力,这是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的重要表现;法律是联系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转换机制,行政权力以合法律的形式干
目的观察亚低温环境下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
目的对我国8个省(直辖市)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开展分子分型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副溶血弧菌PFGE分型数据库,分析其特征。方法对2005 2014年期间分离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一直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在区域性外贸结构
目的以溴吡斯的明普通片为对照,通过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评价溴吡斯的明缓释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多剂量口服
雾霾频发,空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备受人们的关注。机动车排放法规日益严苛,开始限制颗粒物数量排放,因而为了顺应排放法规的要求,也同时为了满足环境治理的需要,探究影响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因素愈发显得有意义。本文从燃料和润滑油特性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其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本文在一台高速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首先燃用三种不同燃料,分别测试了其燃烧特性及颗粒物排放特性,对比了含氧燃料和硫含量对发动机燃烧特性、颗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新法对原法作了全面的修改,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