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传统化石能源日益衰减并带来生态危机之时,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从世界各国既定的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期,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尽合理,威胁着脆弱的能源安全体系。对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新能源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发展新能源将有效弥补常规能源供应缺口、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多元化和缓解环境污染,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青海省海西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其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并且太阳能资源的储量高、连续性好,对高原的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性,这些情形共同决定了海西州特别适合发展太阳能产业。太阳能产业是海西州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地之一,但是太阳能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因此,优化太阳能产业资源的配置是提高海西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导论部分重点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从现有文献出发,综述了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现代价值;第三部分,在概述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结构,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措施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第四部分,以青海省海西州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海西州太阳能产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第五部分,对国内外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借鉴,并深入探讨了优化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