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3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病例,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既往合并心脏病21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7例、手术史8例,腔隙性脑梗2例。其中,83%(19/23)的患者主要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症状就诊,56.5%(13/23)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腹膜炎刺激征象。在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比率为78.3%(18/23),中性粒细胞升高比率为73.9(17/23);D二聚体阳性率为66.7%(2/3);在影像学检查中,彩超检查的阳性率为37.5%(3/8);CT检查确诊率为75%(7/8),1例行肠系膜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肠系膜动脉血栓;腹部手术探查确诊率为56.5%(13/23)。在本组23例资料中,首诊确诊率为21.8%(5/23),早期误诊率78.3%(18/23)。本组治疗方式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过单纯的罂粟碱扩容或肝素抗凝等保守治疗后,1例未愈自行出院,5例死亡;1例经过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好转出院。余1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结合全身治疗,术前、术中、术后依具体情况应用适量的扩张剂、抗凝剂、溶栓剂。其中,4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6例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小肠大部分及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横结肠切除术,1例行小肠部分及横结肠切除术。除1例因腹中肠管已全部坏死,无法切除后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本组69.6%(16/23)的病例经过手术治疗,手术治愈率93.8%(15/16)。术后发生短肠综合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1/15)。死亡率26.1%(6/23)。结论: AMI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及敏感性的检查方式,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