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一个紧张的话语场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然是一个创作生命力十分顽强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经当代文学史三大时期。而且,在每个时期他都是时代流行话语的积极参与者,他的创作在每个时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可以说,他的创作演变是当代文学创作路途的一个缩影,对浩然创作道路的研究可以增加我们对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由于浩然创作与时代生活、政治话语的复杂关系,他以文学介入现实的独特方式,以及他的文学文本的叙述及形态特征,使他成为一个争议的焦点。围绕这样一个焦点,各种文学话语以及政治、社会话语相互冲撞、交织、聚合,形成一个紧张的话语场。对这个话语场的研究,既是对浩然文学话语的清理,同时也是对浩然文学创作发生语境的还原与再现。借助这一研究,个体创作者与语境的关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当代文学独特的生产机制等,部分地得以重现。因此,这一选题既是对浩然创作的个案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从一个侧面展开的当代文学史、文化史的研究。本文主体内容分四章,加上绪论和结语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史教材中对浩然评述的演变,以及报刊文章上关于浩然问题的激烈争论,初步再现了浩然话语场的紧张局面。从中总结了几个代表性的问题:浩然的文人人格问题;浩然作品的真实性问题;浩然文学道路的评价问题。针对这些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主张从下述几个角度深入分析:在批评的依据上,对浩然的文学批评还能不能要政治标准?在作品的内容上,浩然鼓吹合作化运动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到底对与错?在文学道路上,浩然为政治服务的文学道路走对了还是相反?对浩然话语场中核心问题的定位,目的是使围绕浩然的争论明晰化,同时把浩然研究和文学史研究,以及文学理论研究联系起来。第一章分析浩然初期的创作及其文化语境。本章首先回顾了浩然从农民到革命者再到职业作家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分析表明,浩然是以一个革命者的文化身份走入文学的。近而,本章总结了他步入文学的三大特殊性:理想主义的认知个性;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从政治看文学的价值观念。以《喜鹊登枝》为代表的初期短篇小说创作,基本上是以歌颂新人物、宣扬新精神为主要内容,具有轻喜剧的色彩。加之,其创作大都是出自生活中的原始感受,使其作品具有浓重的“泥土味和露水气”。“新人”主题与浓郁的“泥土味”,既吻合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文学观念,同时也满足了批评家对文学性的期待。浩然一进入文坛,即获得了批评界的热烈欢迎。从他身上,批评者似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希望——工农兵不但是叙述的对象,不但是读者,而且也有了自己的作者。对他的热烈期待,以及帮助他迅速成长的美好愿望,使浩然成为各种不同话语的聚焦点。第二章分析浩然巅峰期的创作及其政治语境(文革前的阶段)。“新人新事”以及“泥土味和露水气”为浩然赢得了一时的英名,但形势的发展使人们对他有了更高的期许,而他本人也对不停的自我重复感到不满。他需要提升自己,他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更新认知角度,而阶级斗争理论的出现与强化使浩然如获至宝。在阶级斗争理念的指导下,浩然创作了其代表作之一《艳阳天》。与初期创作相比较,《艳阳天》的文本因素,诸如主人公的身份、正面人物的精神特征、叙事空间、叙述语气和风格等都发生重大变化。浩然创作的新变化应合了当时政治对文艺的要求,因而产生了很大的文学反响。第三章分析浩然巅峰期的创作及其政治语境(文革阶段)。本章首先回顾了文革文学理论的形成以及浩然的接受态度。尽管浩然对文革文学表现出积极的应合姿态,但他创作的《金光大道》,却并非如想象的那样,是纯粹的阶级斗争话语的概念演绎。通过比较浩然的两大代表文本《艳阳天》与《金光大道》,惊奇地发现了二者在文本主体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倾向于依据小说文本的形态,把《金光大道》判定为文革前的阶级斗争文学。而《西沙儿女》和《百花川》才是浩然文革文学的典型文本。其特征是:文学方式与政治内容的双重样板化。表现在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的规范化,具体分为情节模式化、人物定型化、语言的政论化和激情化、细节形象的影射性等几个方面。当浩然的创作全面开花的同时,政治霸权话语以及政治话语控制下的舆论界、出版界、评论界等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步骤统一地支持浩然、扩充浩然的文学影响,抬高浩然的文化地位和政治地位。使浩然在文革后期盛极一时,成为“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时期的唯一作家,第四章分析浩然转折期的创作及政治语境。新时期以来,由于政治语境的重大变化,浩然的文学语境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这种形势下,浩然被迫重新思考文学和社会,迈入了创作道路上的转折期。在转折期的作品《山水情》、《老人和树》、《浮云》中,浩然诚心诚意地改正了以前创作上的重大错误,在创作风貌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浩然并没有全盘推翻过去的思维方式,在改变自己的同时,还保留了原来的很多东西:对合作化运动的正面叙事态度,对合作化干部的英雄崇拜,对地主富农的阶级观念等。《苍生》是其中代表。对《苍生》的文本分析表明,浩然仍然在坚持他原来看世界的立场。他关注土改翻身户的命运,提倡合作经营、集体致富等。他的创作和言论引发的争论,形成了开放的浩然话语场。这个话语场是新时期各种文学观念的集中展览,各种观念围绕浩然的论争,对文学理论的提升有重大意义。结语部分。本文得出两点结论:浩然是自我形成的,更是被规范而成的。逐渐被规范的浩然,文学形态上同现实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变动不具的浩然有其不变的一面,被政治规定的浩然有自己的生命核心。农村生活、合作化时期的革命生涯和记者生涯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聚焦点。这个聚焦点是他的主要作品反复挖掘的素材发源地。因而,有鉴于政治对浩然创作道路的重大影响,应该继续思考政治与文艺的复杂关系。在政治的强烈影响下,文学特别要思考自己对政治的态度,思考时代流行思潮中文学的参与方式。浩然的教训不只是因为他服务了错误的政治,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不能坚持自己的生命体验,而跟着社会思潮随波逐流。本文认为,无论在什么语境下,作家都要坚守自己的生命根据地和精神聚焦点。文学创作要从切实的生命感受出发,而不是从时代流行话语出发;生命中积淀的感受是创作之母,她自然孕育文学作品,不能被简单的视为素材任受流行主题的改造和加工。本文尝试使用了福柯的谱系学方法,即“以一种局部的微小话语分析反抗科学整体性的、知识等级性的知识”,“使受压制的话语得以释放出来”。而且,认同他的“权力来自下面”的话语观点。试图通过对浩然的朋友、同事、个人生活,特别是读者、批评者的分析,来追溯“‘非文学话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过程进入到文学领域去的”。①但是,本文不想陷入某一种西方理论之中,总体上还是运用了传统的文本分析和史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浩然文学的阶段性存在方式和背景的关系。在对不同时代语境的还原中,主要用史料分析的方法。然后,通过不同阶段的文本分析,同语境进行比较和相互验证,既发现了它们协调一致的方面,也尊重其具体的不对应现象,并细究其原因。最终目的是探究文学变异之根源和文学生机之所在。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教学秩序、学法指导、课题选择和教师辅导等方面阐述了上好实习课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然后,以《三角函数的应用》为例,详细论证了上好实习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
目前中国高速正在高速发展,部分老旧高速已不能满足当前车流量要求,需要对原有老旧高速进行改建。高速改建是典型的人-机-环境系统,传统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新闻法治是管理和调控新闻业的一种手段,新闻法治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新闻法治的基本理念包括知情权、表达权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也基于这些权利。新闻法治在保障新闻自由的同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2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治
新春伊始,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喜讯令龙江普通百姓笑逐颜开:今年,我省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3万套,建设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届时,将有更多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喜圆新居梦
自从有人发明了“傻瓜”相机后,我们这些对摄影技术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的人都能很轻松地拍摄出非常漂亮的照片。那么我们在猪病防治上是否也能找到这么一种简易的方法,使我们能
2020年初,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成为国家重点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采取临时闭馆措施并积极开展线上服务。在此背景下,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国
我的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阐明“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文学创作繁荣的原因。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分节论述。第一节分析“工人作者”这个概念。因为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