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据辩护的困境及完善路径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证据辩护演变和证据法治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证据规则的精细程度决定证据辩护空间的大小、证据辩护经验的积累影响着证据规则的形成,即证据辩护的核心就是证据立法的重点,因此,证据辩护还是需要以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抓手。从社会法治背景的角度,审判中心取代侦查中心使证据辩护舞台更大、司法责任制确保审判独立使证据辩护动力更足、证据规则体系不断健全使证据辩护的法律依据更充足,所以,当下的法治环境确实有利于证据辩护的进一步适用。故,无论是借鉴历史经验还是充分利用现实条件,证据辩护都需要有一个更合时务、更精细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厘清证据辩护的不同方式,把握证据辩护和质证的界限,进而总结出证据辩护的独特属性。虽然证据辩护的理论期许很高,但是证据辩护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辩护形态,其辩护实践发展还远远不够充分。主要是因为证据辩护在制度层面的障碍依旧不小:宪法对证据辩护的支撑明显不足、律师的权利义务失衡、证明力规则的理论研究还无法对司法实践起到适时、适当的引导;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也有一些欠缺:律师调查取证能力不足、律师辩护效果不佳、检察官证据指控义务履行不彻底、法官裁判对证据辩护意见回应不充分等。透过现象看本质,制约证据辩护发展的制度障碍即为证据辩护技术瓶颈的本质原因。如前所述,证据辩护实践发展与证据法制建设相辅相成,证据辩护存在困境亦可划分为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故证据辩护之完善亦可从法律制度设计和实践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跟进。一方面,在制度完善时优先强化辩护的基本权利属性来稳定辩护空间、引导建立本土化的有效辩护标准来提升律师辩护积极性、对证明力规则应采取客观分段出击的务实策略以避免司法落入“新法定证据主义”的窠臼,这是治本之道;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证据辩护方式提升证据辩护的技术水平,比如以证据真实性为抓手的证明力辩护技术、以核心证据为突破的证明辩护技术、以证据的组织分析为线索的证据辩护技术,都应该作为技术提升的重点,这是治标之术;最后一方面,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权落到实处建立相应的权利保障程序和风险规避机制、建立裁判文书说理新机制确保裁判文书运用证据说理,这亦是治标之术。
其他文献
我认为绘画中对物象的其构观察,图,色彩,形体都随着个人主观性而变化的,绘画语言也通过媒介、空间、色彩、形体之间互相结合,从而达到画面关系紧密相连,主观性决定着绘画风格,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绘画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反馈,绘画会让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世界,从而把绘画的语言与个人绘画的主观性得以结合,实现绘画的再创造。在创作《浴》中,我喜欢自由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现自己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它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文学及绘画艺术创作中。绘画作品的创作,是经过储藏记忆拓展而来的艺术表达,所展现出来的隐喻是一个系统性过程。绘画创作者按个体储藏记忆,寻找创作灵感,表达作品内涵。可以说,艺术表达与隐喻有着直接的关联。本文基于《风带走七月》系列作品的创作实践解析为切入点,就储藏记忆在艺术表达中的隐喻方向进行分析,从储藏记忆带来的创作灵感入手,研究发现隐喻优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课堂教学实现转型,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上,更需要微观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课堂行为观察法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范式难以适应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新要求。本文对CPUP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教学行为对、教学行为链、素养评价3个维度量化观察模型,并融入教学情境对核心素养课堂进行整体分析,以三节地理示范课为案例,全面解析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行为特点。以期拓展地理课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提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要求,教师除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作文可以结合和提升学生的这两种能力。目前口头作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普遍不会说、不愿说;教师害怕教,不会教。教师为了跟进教学进度,往往忽视对学生口头作文兴趣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无暇顾及众多的学习科目,更将口头作文视为任务敷衍了事,因此现阶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因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有大量的语文教师将考点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考试需要什么就讲什么,教师过度重视对知识的讲解,缺乏对阅读主体的关注,与生活实际不符。江苏省高邮地区高中学生大都为寄宿生,生活三点一线,学生缺乏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阅读深度、阅读面、阅读量上存在欠缺。同时,学生大都觉得语文课可有可无,特别是理科生,不喜欢语文课的情况较为显著。不管是学生学习,还是老师教学,其生命活力
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汉字、接触汉字的主要学习领域。阅读文章、学习写作是小学生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然而阅读写作的质和量都与识字的多少密不可分,小学第一学段需要进行大量的识字学习。由此可见,小学第一学段是学生识字的初级阶段,更是基础阶段。如何让小学生在第一学段牢固掌握、准确运用、正确书写汉字,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面临的严峻课题。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H县三所小
本文主要通过对绿植的观察、刻画,传达我所看到的绿植——对生命永不言弃的精神。通过对卢梭画面中构图与用色的借鉴,以绘画的方式传达绿植精神以及自己在材料与技法上的探索尝试,进一步了解到了绘画的严谨性,认识到了创作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关乎如何在绘画中更加明确思路的一个过程,是一场生命的体验。
随着信息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加速发展,开始向教育领域渗透。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科学教师可以尝试将先进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物联网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应用的实践探索研究便有必要性。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昆山物联网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种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物
学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1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如今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伴随我国“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落实,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存量近年来逐步增加,境外投资总规模也在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国企业为了自身高质量持续发展,逐步加大企业境外投资的比重,境外投资的好坏将会影响我国企业在当今经济开放式环境中的发展。因此,针对我国企业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新兴媒体的高速冲击下,传统媒体正在迎接这一场变革,并在寻求融合。而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特殊的事件,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这与媒体的传播内容、力度、效果都密不可分。基于这一特点,本文主要分析成都电视台对2019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的报道内容,探索媒体融合的在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碍。同时,在成都体育赛事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市级媒体的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