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变迁的加快使我国中小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也让中小学生面临更多潜在的安全威胁。公安部、教育部等单位对10个省市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安全事故,其中80%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自我救护能力太差所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将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青少年的身心安全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得到切实的解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杨浦区、浦东新区的18所中小学校学生安全知识的来源途径、安全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交通安全、心理安全、性健康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安全教育师资情况进行访谈,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就是当前安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安全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深化落实,只停留在口号,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在学段衔接上存在明显不足;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多为理论课程,缺乏活动实践;学校、家庭与社会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合力;安全教育督导检查不够,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教育目标在现实中缺乏落实空间;安全教育观念错位等,使得我国中小学健康类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对安全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在学校教育方面、家庭、社会环境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通过学校体育实施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初步探索,建立以学校体育为依托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安全、校内活动安全、社会活动安全、心理健康安全、自然灾害安全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目标体系;实施计划;实施途径;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评价监督体系与保障体系,与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相融合。针对以上情况,对在体育课程中实施中小学安全教育提出以下建议:转变教育观念,将安全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体育课程为依托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丰富中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注重相关法规的落实监督,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作用,建立社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在宣传安全知识中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