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以黔东南双井村“瑟岗奈”(Seib Gangx Neel)为个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由导语、正文四章、结语和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组成。作为论文阐述的补充性说明,文中附有图表112幅,文后附有古歌演述片段、摘选的田野日志、田野访谈,以及本人实地拍摄的苗族古歌演述DVD光碟等。  导语部分简要交代了苗族古歌方法论思考、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术语阐释等问题。  第一章回顾国内外苗族古歌的相关研究情况,梳理与本项研究直接相关的学术史。基于苗族古歌传统及其文本流存情况的系统阐述,重点对苗族古歌传承人的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主要关注苗族古歌的传承人。通过田野实地调查,与凯里、施秉、台江和剑河等县市的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地方学者和传承人进行田野访谈,对苗族古歌的传承人形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考察。从田野调查地的选点策略,到受访人的“自我”呈现,本章对古歌的流传环境、文化语境、传唱人群和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民族志描述。  第三章结合参与性观察,对龙光学、张老岔、潘灵芝和刘昌吉等歌师演述的古歌“瑟岗奈”(Seib Gangx Neel)进行民族志写作。本章运用口头传统研究方法,尝试制作符合民俗学规范的几个“瑟岗奈”文本,同时也关注到创造并提供文本的歌师及其演述特征等层面,力图更加切近地呈现传统中的苗族古歌风貌,并将其传统置于活形态的语境中去加以分析,进而对当下语境中实际发生的古歌演述进行阐释。  第四章主要从双井村歌师的现场授徒过程来探析苗族古歌的传承方式及其特征。通过对新寨歌师张老革教唱古歌“瑟岗奈”、水井边苗族歌师龙光杨教唱古歌“瑟岗奈”的过程进行参与性观察,借助苗族民间的传统术语来对古歌传承的特征进行概括和阐述,重点关注龙和先、龙光基、龙光勋和万老秀等歌师的成长经历、习艺过程及其演述实践,阐述了歌师、古歌传承及其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  结语部分通过反思田野研究,阐述了田野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以及在田野研究中须关注的田野伦理问题,并从“自观”和“他观”的角度对田野民族志写作中如何探寻本真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船舶所有人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的一种特有制度,它区别于民法的赔偿责任制度。海运业是一个投资甚大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且承担着独特而又巨大的风险。为了保障海运业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个体而言,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接受
安全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首要条件,离开了安全,一切生产和活动都将失去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安全保障义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义务。对于此项义务,世界各国虽然对其称谓不一样,
经理权法律制度是公司经理制度的核心,在公司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经理地位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从股东会中心主义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