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用认知负荷模型和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研究了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对汉到英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同声传译过程包括了四个同时存在的环节:听解分析、言语生成、短期记忆以及综合协调。四个过程同时存在,竞争译员有限的精力。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包括三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以及视觉空间模板。这三部分各司其职,分别负责两个子系统间的协调、语言信息的处理以及视觉和空间信息的处理。本文旨在说明工作记忆容量与译员汉英同声传译质量存在正相关性,即工作记忆容量高的译员,其汉英同声传译质量比工作记忆容量低的译员要高。这是由于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译员,在同传过程中,耗费在短期记忆环节的精力要少,从而将更多地精力用于听解分析、言语生产和综合协调,更自然地使用同传技巧,改善翻译质量。为了验证上述观点,笔者进行了两项实验。第一项实验是工作记忆容量的测试。根据结果将受试分为高工作记忆容量和低工作记忆容量两组。第二项实验选取不涉及背景知识的中文发言,请八位在高翻学院经过一年半专业培训的学生进行同传。然后,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汉英同传质量。尽管这篇发言没有太大的技术性,但是由于译员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翻译质量还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分析发现,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会对译员的汉英同声传译表现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