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是没有具体实义的,但是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即一种表示词与词或者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虚词,因此介词不能在句子中单独作句法成分,要和其他词或短语搭配使用。介词用法较为复杂,被普遍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介词“给”和“对”都是甲级词,也是外国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介词。而且在韩语语法中不存在能够与汉语介词“给”和“对”相对应的一类词。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介词“给”和“对”的偏误用例为分析语料,主要从五个部分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成果及现状、研究理论、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韩国学生习得介词“给”和“对”的偏误分析。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之上,选择语料、确定偏误,对偏误语料进行了逐条分析,总结出韩国学生使用介词“给”和“对”时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和比率,并进行解释分析。第三部分韩国学生习得介词“给”和“对”的偏误原因分析。在第二部分偏误类型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之上,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学习策略影响、交际策略影响和学习环境影响这五个方面,分析韩国学生使用介词“给”和“对”的过程中出现偏误的主要成因。第四部分提出有关介词“给”和“对”的教学建议。根据前文分析的介词“给”和“对”的偏误情况及原因,提出了一些对韩国学生学习介词“给”和“对”有针对性的建议,主要从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语。结语部分先是对整篇论文的写作思路进行回顾整理,然后对本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