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形态,它广泛地分布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承担着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滞后的改革进程和成效对政策层和学术界都提出了更高的治理要求。本文的研究路线在于:基于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素——政事关系进行历史和事实回顾,从而明晰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的本质和发展目标;接着对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逻辑进行系统性分析,构建起以相关理论为支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点的发展型逻辑体,从而依据不同的逻辑分支探索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路径。其中,本文还对国内外相关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治理案例进行了列析并总结出了不少有益的治理经验。本文认为,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能够有效地厘清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复杂关系并且界定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的治理边界。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逻辑而言,事实逻辑和价值逻辑构成了改革的内理逻辑,多中心逻辑则实现了对传统的单一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的超越,成为改革的重要逻辑进路。其中,转变政府职能则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逻辑的基点,而多中心逻辑、组织逻辑和配套逻辑共同发挥着推进改革全面落实的路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应循路径,包括处理好事业单位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的关系,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积极落实人事、财政、养老保险等配套化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和完善监督机制等,以期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公益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