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以及法治的发展,法院的职权色彩淡化,当事人主体地位增强,在强调举证责任和辩论原则的同时,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也更为激烈,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常会有一方当事人以毁灭、隐匿证据或者拒不提出证据等方式妨碍对方举证活动的现象发生,此即证明妨碍。由于该妨碍行为影响了对方当事人证明权的行使,打破了双方平等对抗的状态,有违公平正义之理念,因此需要通过证明妨碍制度对该类行为予以规范和调整。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首先从证明妨碍的基本内容入手,对证明妨碍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进行界定和厘清,然后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证明妨碍的制裁依据和制裁方式进行介绍,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找到我国采取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和法律后果,最后,在分析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立法不足及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证明妨碍之概述。本章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证明妨碍主要定义的基础上,对证明妨碍的概念予以明确。在厘清概念以后,又从前提条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五个方面,对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作了详细阐述。第二章是证明妨碍之制裁。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对其控制或支配之下的证据予以毁损、灭失或拒不提出,其实是其处分权的行使,法院要对其处分行为给以否定评价并通过对裁判结果的调整来恢复当事人之间的公平,就必须有充分的制裁依据和合理的制裁方式,此即证明妨碍的法理基础和法律效果问题。本章介绍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证明妨碍法理基础和法律效果的主要做法,并在分析其分歧原因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我国的选择。第三章是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现状分析。本章从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两个方面作了介绍。就立法现状而言,主要是在梳理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立法沿革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的不足,同时对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中与证明妨碍有关的条文予以评析。就司法现状而言,主要是结合具体案例来考察实践中证明妨碍的主要行为方式,同时对证明妨碍现象发生的原因予以分析。第四章是我国证明妨碍制度完善建议。本章针对我国现有立法之不足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对我国证明妨碍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首先是规定当事人的证据保存、提出义务,明确证明妨碍的义务前提,在证明妨碍制度立法方式选择上采用一般规定与针对不同证据种类分别规定相结合的形式,然后从私法制裁和公法制裁两个方面介绍了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最后是针对我国八种证据方法对证明妨碍制度的具体设置和适用做了类型化分析。
其他文献
对于唐代为什么以诗赋取士,已有不少论者探讨,如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一文就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原因,即: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
以花生壳为前驱体制备生物质炭,然后用高锰酸钾对生物质炭进行改性,通过比较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花生壳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明显
污水处理产业作为环境产业的一个分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日益关注,污水处理投资项目也成了投
煤层气作为洁净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如果合理利用,不但可以缓解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局面,大幅降低由煤矿瓦斯引发的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巨大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并且深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之下,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是现代各个产业
豇豆的良种选择、土壤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栽培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了介绍。
当前城市"人才争夺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步、人口转变推进到"后人口转变"客观规律要求使然。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推进对提升人口素质具有根本意义的科教体制改革,
为提高海洋石油降解菌Pseudoalteromon SI-JHS降解石油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组分对菌株石油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条件。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