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公平与分配公平对决策的影响:ERP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不只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会表现出对公平的偏好。大量的研究将焦点放在了分配公平(distributivefairness)上,但这只是公平的一个维度,公平还包括程序公平(proceduralfairness),即用来保证公平的方法和过程。目前对程序公平的研究还不足。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是探讨如何对待利益和公平行为最常用的实验范式。本研究利用最后通牒博弈的变式,考察个体在公平性决策中,程序公平性、分配公平性、利益之间权衡的行为模式以及分配方案呈现阶段个体对公平性加工的脑电模式。   本研究将程序公平性和分配公平性同时纳入到实验情境中,采用2(程序公平性:公平/不公平)*3(分配公平性:公平/亚公平/不公平)的被试内设计,通过具有不同意义属性的图片启动个体对程序公平性的感知,然后呈现具体的分配方案,代表不同的分配公平性。   行为及主观评定结果显示,在分配不公平以及分配亚公平情况下,个体对方案的拒绝率以及主观满意度都受到程序公平性的显著调节,具体表现为程序公平条件比程序不公平条件下,拒绝率显著更低,满意度也更高。而在分配公平情况下则没有这些差异。   脑电结果显示,实验记录了被试在具体方案呈现阶段锁定的脑电情况。分配公平性几乎影响了整个加工过程,N100、P200、MFN、LPP幅值都受到分配公平性的显著调节,分别表现为亚公平分配方案相对于不公平、公平方案引起的幅值更负,而后两者之间仅在P200和LPP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公平分配方案相对于不公平、亚公平方案引起的更正,而后两者之间仅在P200成分上有显著差异;不公平分配方案比公平分配方案诱发的MFN幅值更负;公平分配方案比亚公平分配方案诱发的LPP更正。程序公平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加工的中晚期,MFN、LPP幅值受到程序公平性的显著调节,并且在分配完全公平条件下的影响最为显著,表现为程序不公平条件比程序公平条件产生的MFN平均波幅更负,程序公平条件比程序不公平条件产生的LPP更正。   以上结果说明人们对公平性结果的加工,从分配公平性以及程序公平性两个方面进行,并且对分配公平性的关注占主导地位,贯穿于整个加工过程。个体对亚公平分配方案比公平及不公平方案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公平分配方案是早期视觉搜索的目标刺激;不公平分配则被视为违反预期的结果,公平分配则被视为符合预期的结果。两者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脑电反应的较晚阶段,其模式与行为模式有所不同;脑电反应表现只有在分配公平时,个体才对程序公平性敏感,并且将程序不公平视为违反预期的结果,而将程序公平视为符合预期的结果。而行为模式及个体主观感受表现为在分配不公平及亚公平时,个体会对程序公平性敏感。这些发现说明,在经济分配中,大脑对分配方案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相应的脑活动具有不同的时间进程。该结果也说明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可以为行为模式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其他文献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就是在注意过程中选择与任务相关的,并且摒弃与任务无关的信息,是对外界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以确保有限的认知资源得以高效运行的信息加工方
学位
自从奥迪开发出A3这17年间,已经销售超过300万辆。连同车辆保险和车辆养护等费用加在一起,都达到了许多人购车的预算范围之内,这就难怪它卖得这么好了。你可能会奇怪,在介绍沃尔沃V40之前,为什么要回顾奥迪。正大因为这些数字显示出了这一级别车型的庞大市场,对于沃尔沃来说,也是一样。  要在这一级别开拓市场,多数人会自动地认为要做到“A3”不容易。而当看到沃尔沃V40 D2 R-Design之后,我们
期刊
作为教研员,要时刻以“研究—指导—服务”作为评课宗旨,找准自我定位,评价要适度,更要讲究艺术,要站在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上而评价。 As a teac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