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磨牙机械损伤后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分布特征及不同盖髓剂直接盖髓后BMP-2的表达变化和分布规律。
方法:
建立大鼠牙髓机械损伤模型及Dycal、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aggregate,MTA)直接盖髓模型,分别于处理后12h、1d、3d、7d、14d、21d、28d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取材、固定、脱钙,常规石蜡包埋,制备切片,采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牙髓机械损伤组牙髓中BMP-2和BMP-7表达情况及盖髓后牙髓中BMP-2的表达变化,用显微照相系统及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组标本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OD)。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配对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正常牙髓组织中BMP-2几乎不表达,牙髓损伤后,BMP-2表达强度呈现先增强再降低最后接近正常水平的趋势,表达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牙髓细胞。损伤后1d、3d、7d、14d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有差异。
2、正常牙髓BMP-7在成牙本质细胞呈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弱阳性。牙髓损伤后,BMP-7表达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d表达最强,14d略有降低,21d逐渐降低至28d时接近正常水平。表达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牙髓细胞。损伤后1d、3d、7d、14d与正常对照有差异。
3、Dycal和MTA盖髓后12h牙髓中BMP-2出现低水平表达并逐渐增强,7d时达到高峰,14d后表达开始下降,至28d时接近正常水平。MTA组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较Dycal组连续且致密,7d、14d时MTA组BMP-2表达强度高于Dycal组。
结论:
1、大鼠牙髓损伤后,BMP-2和BMP-7的表达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的表达强度与牙髓损伤修复过程有关。
2、MTA组形成修复性牙本质较Dycal组连续且致密,BMP-2的表达强度高于Dycal组,MTA可能通过调节BMP-2的表达参与诱导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BMP-2的表达强度可能影响了牙髓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