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7和BMP-2在大鼠牙髓损伤与修复中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磨牙机械损伤后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分布特征及不同盖髓剂直接盖髓后BMP-2的表达变化和分布规律。   方法:   建立大鼠牙髓机械损伤模型及Dycal、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aggregate,MTA)直接盖髓模型,分别于处理后12h、1d、3d、7d、14d、21d、28d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取材、固定、脱钙,常规石蜡包埋,制备切片,采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牙髓机械损伤组牙髓中BMP-2和BMP-7表达情况及盖髓后牙髓中BMP-2的表达变化,用显微照相系统及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组标本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OD)。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配对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正常牙髓组织中BMP-2几乎不表达,牙髓损伤后,BMP-2表达强度呈现先增强再降低最后接近正常水平的趋势,表达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牙髓细胞。损伤后1d、3d、7d、14d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有差异。   2、正常牙髓BMP-7在成牙本质细胞呈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弱阳性。牙髓损伤后,BMP-7表达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d表达最强,14d略有降低,21d逐渐降低至28d时接近正常水平。表达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牙髓细胞。损伤后1d、3d、7d、14d与正常对照有差异。   3、Dycal和MTA盖髓后12h牙髓中BMP-2出现低水平表达并逐渐增强,7d时达到高峰,14d后表达开始下降,至28d时接近正常水平。MTA组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较Dycal组连续且致密,7d、14d时MTA组BMP-2表达强度高于Dycal组。   结论:   1、大鼠牙髓损伤后,BMP-2和BMP-7的表达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的表达强度与牙髓损伤修复过程有关。   2、MTA组形成修复性牙本质较Dycal组连续且致密,BMP-2的表达强度高于Dycal组,MTA可能通过调节BMP-2的表达参与诱导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BMP-2的表达强度可能影响了牙髓损伤修复。
其他文献
摘要:我國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更多青年来到城市里务工,虽然这样农民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改观,但是一个现实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大量的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和看管,很多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而丧失了童年本该拥有的乐趣,他们多数都伴有心理问题,甚至还有出现自杀倾向,在孩子应该被照顾和关爱的年纪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幼儿卫生保健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内容与疾病预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幼儿的卫生保健的意义。在探讨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因素,以及幼儿
目的:1、检测miRNA-125b在黑色素瘤石蜡包埋组织(FFPE)中的表达水平。2、探讨miRNA-125b的表达水平与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1~2017-8期间病理标本库中黑色素瘤组织29例及皮内痣组织16例。要求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完整。依据TNM分期标准(AJCC 2010年)对标本进行分期分组:第一组皮内痣组(作为对照);第二组原发
利用CCD增益测试系统对一台闪光灯抽运、通光口径为 2 9cm× 2 9cm的新型高功率固体激光阵列式片状放大器的增益分布进行了实验测试 ,在充电电压为 2 3kV、抽运能密度为 1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