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防治项目为背景,在详细调查野外地质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分类、成因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滑坡的发生条件和整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土地区滑坡的特征、发生条件及诱发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现场黄土土性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未支护的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Ⅲ-Ⅰ区斜坡和采用锚索框架梁支护的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Ⅲ-Ⅰ区斜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黄土边坡的滑坡特点及防治要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优化后的采用桩锚支护的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Ⅲ-Ⅰ区斜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优化效果。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黄土边坡的深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黄土边坡的变形规律为:滑坡的前缘(2.02mm/月)>中前部(1.87mm/月)>中部(1.17mm/月)>中后部(0.89mm/月)>后部(0.64mm/月)。(2)运用瑞典条分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计算了Ⅲ-Ⅰ区斜坡的滑坡推力,进一步设计了锚索框架梁结构对Ⅲ-Ⅰ区斜坡进行支护加固。边坡变形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索框架梁对Ⅲ-Ⅰ区斜坡进行支护能够有效的防止该边坡发生滑坡。(3)采用试验所得的黄土的土性参数,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未支护的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Ⅲ-Ⅰ区斜坡和采用锚索框架梁进行支护的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Ⅲ-Ⅰ区斜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锚索框架梁支护后,边坡的稳定系数从0.932提高到1.418;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从19.3cm减小到1.6cm;边坡的竖向位移从17.2cm减小到2.2cm,支护效果显著。(4)对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南山边坡Ⅲ-Ⅰ区斜坡的支护措施进行优化,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采用桩锚支护的Ⅲ-Ⅰ区斜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边坡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水平及竖向位移也有所减小,相对于锚索框架梁支护结构,桩锚支护结构能够更有效的防止Ⅲ-Ⅰ区斜坡发生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