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体现之分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与此同时,人的人们失去了生命的追问和灵魂的根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教育最终面对的是人的世界,人最重要的难题是如何面对生存的危机,人想通过教育寻求惬意,消解困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命的意识,教育观也逐渐从刻板的机械论过渡为更为人性化的生命论。生命教育强调个体生命的成长;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强调培养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作用。  该以何种恰当的切入点来进行生命教育,而且尝试在学校日常学科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甚少。而地理学科教学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无论是从宏观上认识生命的诞生,还是对他种生命的关爱等等,都可以在日常的地理中透露出来,所以将地理学科教学与生命教育二者相结合具有实际意义,也是当今地理教学中一次全新的尝试。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以生命教育的视角为出发点,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为依托,以在地理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为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内容的开掘、生命活力的释放。  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等内容。  第二部分:生命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体现的意义。通过在地理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有三个意义:通过地理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利用地理知识可以保护生命、通过地理教育树立关爱生命的意识。  第三部分:高中地理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分析。选取高中地理教材中必修(一)、(二)为研究对象,发掘在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第四部分:在地理学科中体现生命教育的设想。思考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出如何构建在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的几点设想。
其他文献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步完善,并为我国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
学位
在测量单层或多层磁光记录薄膜的居里温度时,为了达到有目的测量和提高测量的效率,采用了在快速升温过程中(<5min),在感兴趣的温度范围里观察被测薄膜Ms~T曲线变化的全过程;然
介绍了制取复合铁氧体原料的新途径和工艺条件,并对制取的粉料进行了微观分析,提出了废水治理与材料生产相结构的治理方向.
对LaxSr1-xMnO3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在 8~12GHz频率范围,x取值不同,吸收特性不同,在x取0.4 ,涂层厚度为2.21mm时,最高吸收峰为25dB.测试分析认为,损耗吸收来自磁损耗和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