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就不同文化语境对翻译这个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全球交际的过程中,翻译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们提供信息。因此,译文应尽可能符合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的常规模式,亦应对应译文阅读者的心理和文化背景。文章的语境正是决定着文字是否有实际存在意义的关键。语境潜移默化地对译文起着重要作用。不同语言背景下语境也被赋予了不同文化语境特点。本文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译文能否完全阐释文化;二是究竟文化这一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文。从探讨文化语境下的翻译这个问题出发,本文旨在就跨文化翻译中的语境这一语际交流活动进行相关的文化及跨文化研究。基于前人的一些理论成果,本文主要探索了如何寻找有效的实际翻译操作机制,并以此观察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含义,然后在新的目的语语境中再将其加以重构,以及如何寻找合适的译文来在目的语中保留其源语的最恰当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关于语境的概念,随后呈现了中外语言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在阐述此话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的语境分类情况下,文化语境的概念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继而,本文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语境的重要性。这些与语境相关的研究理论包括动态适应理论,话语行为理论及译者主动性理论。在意识到文化语境对翻译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译者就必须应用翻译原则,即所谓翻译策略以获得成功有效的译文。其中两大重要策略是归化和异化,针对选用这两点原则的应用标准本文进行了细致描述。而且本文还提供了一些翻译过程中克服文化语境障碍的实用翻译技巧。语境处于文化这一语言框架下,所有翻译活动即在此范围内发生。译者必须了解语境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机制,由此在文化语境条件下建构一种特定的语言交际行为。而后,译者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一种媒介,一种文化的代表,将整个世界了然于心,才能很好地指引读者了解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文本信息。因此,译者的核心任务不是翻译文本而是翻译文化,即进行语境的跨文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