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宁东部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辽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7个国营林场选取不同林龄、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蒙古栎临时标准地68块,调查林木生长指标和立地状况,在有代表性的样地选伐一株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共选择了28株解析木,并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利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蒙古栎生长和立地因子的关系,同时通过模型拟合构建了蒙古栎生物量方程,并按照不同林龄对不同立地类型的生物量生产力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数量化理论I进行模型拟合,构建了蒙古栎优势木树高、胸径和坡位(X1i)、坡度(X2i)、坡向(X3i)、土壤A层厚度(X4i)以及年龄(a)之间的回归方程。胸径生长回归模型:DBH=8.846+1.737X11+0.604X12+0.576X21-2.942X22+5.003X31-3.633X32+1.240X41+2.294X42+0.252a(R2=0.957),树高生长回归模型:H=10.692+0.765X11+1.041X12-0.174X21-0.715X22-1.370X31+0.765X32-0.489X41+0.862X42+0.135a(R2=0.754)。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生长影响效应由大到小的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度>坡向>坡位>土壤A层厚度,坡度为主导因子。2.蒙古栎的树高理论生长方程为H=22.0241(1-Exp(-0.0348A))1.1678(R2=0.997),其指数年龄为50年。3.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立地条件可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40个立地类型,在辽东地区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是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下坡位、阳坡以及土壤A层较厚的地段。4.构建的蒙古栎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总生物量方程分别为:W干=0.034D1.658H1.263(R2=0.759)、W枝=0.056D1.764H0.769(R2=0.845)、W叶=0.006D1.628H0.855(R2=0.806)、W总=0.063D1.792H0.982(R2=0.899),所构建的生物量方程精度较高,能够较好的预测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5.对不同林龄阶段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上的生物量生产力进行比较,幼龄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生产力最佳的立地类型为陡坡、半阴半阳坡、中坡位、厚层土壤;中龄林的最佳立地类型为陡坡、阳坡、上坡位、厚层土壤;近熟林的最佳立地类型为陡坡、阴坡、下坡位、中层土壤。可见,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生产力在土层厚度中等以上的立地条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