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异常会造成植物雄性不育,研究控制花丝伸长的分子机理对于开花植物的有性繁殖来说意义重大。  
 本论文在T-DNA插入突变体Salk118481株系的群体中,筛选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用T-DNA序列上的一对引物对其进行PCR鉴定表明该基因组中没有T-DNA插入。通过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发现该雄性不育突变体是由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是在花药发育的第13-14期,花丝不能伸长以完成授粉,故该突变体命名为fne(filament no elongation)。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FNE基因定位于第五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MBD2和MMG4之间的97 kb区间内。目前该区间内尚未见到控制花丝伸长基因的报道,故FNE基因是一个控制花丝伸长的新基因。  
 根据TAIR网的数据,在这个区间内有两个基因at5g43180和at5g43150在花药中高表达。对突变体中的这两个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在突变体编码at5g43150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上缺失了一个碱基,造成了移码并产生了终止密码子TAA。进一步根据基因序列设计了互补载体,完成了载体构建,并转化到农杆菌中。利用含互补片段的农杆菌对Ler(♂)× fne(♀)F1代植株进行转化,获得了T0代种子。  
 At5g43150编码的是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线粒体,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基因ARALYDRAFT917371有较近的同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