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角下汪涵和黄西的幽默对比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研究涉及语言学、修辞学、美学、哲学和翻译等众多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却很少见从现象学角度对幽默进行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运用现象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对汪涵和黄西的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首先研究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发现幽默机制中的两个重要的元素:“共同市场”和“共享空间”。基于这一发现,本文建立了初步的主体交互性幽默生成模型。为验证这个模型,本文首先接着建立起黄西和汪涵的幽默数据库,然后设计出基于交互主体性幽默生成模型的测试及问卷,利用视频剪辑和音频数据进行对比试验和相关调查。结果通过数据收集发现,虽然这两个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都给人以轻松诙谐之感,但是黄西的脱口秀蕴含着大量独特的“美式幽默”,而汪涵主持的节目直白通俗,诙谐幽默,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最后对试验和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接受主体对黄西和汪涵幽默的感受存在着许多差异。其正面的感受普遍显示出交互的本质,而越是缺乏交互性的,如缺乏共享空间和共同市场的,越是负面的感受。由此,通过黄西和汪涵幽默的对比考察,验证了幽默的交互性尤其是其交互主体性的本质,进一步说明中英文幽默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着生成方式的异同,并发现中西方脱口秀节目中,语域偏离都能产生幽默现象,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历史、信仰和价值观等,会导致对幽默的不同理解,甚至还会出现不能理解幽默的现象。因此建议利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去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幽默。本文从主体间性视角对幽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比分析汪涵和黄西的言语幽默,进一步验证了主体性理论下的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那就是在主体间形成了以语言为中心构筑的共享空间和共享市场,并通过不断交互运动,在不同的层面实现幽默。其实践意义在于,利用主体间性理论可以使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幽默,也增强了我们运用幽默来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由于本研究属于一种初步尝试,还存在一定的数据挖掘以及实证等方面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本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探索价值。
其他文献
描述教育中主体间性教学理念,提出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主体,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构造融洽师生关系,互动学习,积极反思,设计出有一定目的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QC小组活动具有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只有通过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增强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对QC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培养优秀QC小组骨干
房屋建筑作为产品处于市场中,具备相应的质量要求。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不论是公用房屋建筑,还是民用房屋建筑,都应当保证其使用中的安全条件,还需具有美观性,具有美化房
传统工艺中的手工元素温暖、质朴、有趣味,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无法替代的。将手工元素运用到视觉形象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强现代设计作品的层次感,更能为当代设计师带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