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攻/助攻支抗微植体骨界面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自攻型和助攻型支抗微植体植入兔的胫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HE染色、BMP-2的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两种不同的植入方式对支抗微植体与骨组织间界面的结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用青紫蓝兔(体重2.5kg-3.0kg)8只,自攻及助攻型微植体各16枚。每只兔子的一侧胫骨植入两枚自攻种植钉,另一侧胫骨植入两枚助攻种植钉,其中任意8条腿胫骨上的两微植体间即刻加载200g的力,余下的8条腿胫骨都不加载。8周后,处死所有的兔子,截取带种植体的胫骨组织标本部分经固定、脱钙后常规HE染色和BMP-2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的OLYMPUS(DP10)图象分析仪在400倍镜下,于种植体骨界面处随机选择4个视野。以平均灰度值以及阳性细胞个数示染色强度,利用图象分析软件测定,并将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对BMP-2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进行分析。选取部分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支抗微植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微植体植入部位缝合的创面一周后完全生长闭合,伤口均无红肿、出血等表现,微植体均无松动。2、X线片观察,自攻与助攻钉植入的部位都没有造成对骨组织的损伤。8周后,自攻钉与骨组织间显示有连续成骨的表现,但助攻钉与骨组织间的愈合明显不如自攻钉,经X线片观察,加载与否未见对成骨产生明显的影响。3、在HE染色切片上,低倍镜下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骨断面的锯齿状外观,与微植体表面的螺纹结构相适合。在加载的自攻钉周围可以明显地看到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但在助攻钉的周围不容易发现成骨细胞,而是炎症、破骨细胞以及骨痂的存在。4、BMP-2的免疫组化染色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钉子类型对BMP-2的平均灰度和阳性表达的细胞个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其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力与否对BMP-2的平均灰度和阳性表达的细胞个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其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钉子类型和加力与否的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两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其差别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与未加力的不同种植钉与骨组织界面的BMP-2的平均灰度均值和阳性细胞个数均值的大小关系为:加力自攻钉>未加力自攻钉>加力助攻钉>未加力助攻钉。5、SEM观察结果显示:与微植体接触的骨断面被挤压成凸凹的阶梯状,这种变化与微植体表面的螺纹结构相适合。自攻加力钉的骨界面可以看到很多成骨细胞形成的不规则的成骨结晶体物质以及不连续的纤维组织,在自攻未加力组的表面可以看到有连续的纤维组织,但在助攻微植体表面见到的成骨结晶体物质以及纤维组织都较少。结论:1、即刻加载200g的力不会对微植体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更加促进了微植体与骨组织间骨整合的形成。2、从本实验的组织学切片可以观察到,自攻型微植体比助攻型微植体更容易诱导成骨。3、自攻型微植体与骨组织间有较多的BMP-2的阳性表达,说明在同一条件下,自攻型微植体与骨组织间可以形成较多的骨整合,而助攻钉较少,自攻微植体比助攻微植体更容易达到骨整合,对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4、本实验表明:即刻加载的自攻型微植体更容易达到较多的骨整合,提示我们在口腔正畸临床矫治过程中,应大力推荐使用即刻加载的自攻型微植体(在植入助攻支抗种植体时采用尽量小的引导钻,能突破骨皮质即可),而且可以通过拍摄X射线片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微植体的植入情况。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