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是诗歌繁荣发展的年代,同样作为诗人的牛汉更是亲历了80年代诗坛的风云变幻,诗人与编辑家的双重身份使得牛汉在这一时期有着诸多作为,与“归来诗人”、“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对八十年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牛汉与这些诗歌群体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80年代的历史语境,探究牛汉在这一时期的诗坛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论文第一章主要着眼于牛汉与70年代末回归文坛的“归来诗人”之间关系的分析,牛汉作为“归来诗人”的一员,在80年代初与这一群体之间的关系有着复杂的变化,共同的历史遭际使得牛汉在归来之初与这批诗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同构性,而由于不同的文学规划,在短暂的聚合后迅速地产生了分化,本章以牛汉和艾青两位诗人之间而呈现出的这种聚合与分化为主要立足点,分析这一“历史共时”语境背后的真实境况。第二章从“朦胧诗论争”入手,以这一80年代诗坛的重要诗歌事件为映射,对牛汉与艾青两位“归来诗人”与朦胧诗人北岛、舒婷等人的交往进行梳理,结合牛汉与艾青在“朦胧诗论争”期间公开发表的言论以及牛汉在《中国》杂志上发表的“朦胧诗人”作品。分析牛汉与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不同站位,相较于艾青的反对,牛汉则坚持刊发“朦胧诗”及诗歌评论,力图对相关的诗歌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第三章则聚焦于牛汉与“新生代”诗人之间的交往,面对与“朦胧诗”呈现出对立性的“新生代诗人”,牛汉依然展现出了包容与肯定的态度。本章主要以牛汉对这一群体的命名以及徐敬亚所策划的“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为依据,解读牛汉在“新生代诗人”登场及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所做的努力。第四章主要是在前三章讨论的基础之上,探讨牛汉在80年代支持“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意图,即个人对诗歌文学性的探求以及对“五四话语”的建构。在80年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牛汉的种种举措都是从这两方面出发的,从《要理解和引导这些年轻人》《诗的新生代》的发表再到《中国》上发表的大量“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的作品。牛汉力图在当下与“五四话语”间重新建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