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与八十年代诗坛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是诗歌繁荣发展的年代,同样作为诗人的牛汉更是亲历了80年代诗坛的风云变幻,诗人与编辑家的双重身份使得牛汉在这一时期有着诸多作为,与“归来诗人”、“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对八十年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牛汉与这些诗歌群体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80年代的历史语境,探究牛汉在这一时期的诗坛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论文第一章主要着眼于牛汉与70年代末回归文坛的“归来诗人”之间关系的分析,牛汉作为“归来诗人”的一员,在80年代初与这一群体之间的关系有着复杂的变化,共同的历史遭际使得牛汉在归来之初与这批诗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同构性,而由于不同的文学规划,在短暂的聚合后迅速地产生了分化,本章以牛汉和艾青两位诗人之间而呈现出的这种聚合与分化为主要立足点,分析这一“历史共时”语境背后的真实境况。第二章从“朦胧诗论争”入手,以这一80年代诗坛的重要诗歌事件为映射,对牛汉与艾青两位“归来诗人”与朦胧诗人北岛、舒婷等人的交往进行梳理,结合牛汉与艾青在“朦胧诗论争”期间公开发表的言论以及牛汉在《中国》杂志上发表的“朦胧诗人”作品。分析牛汉与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不同站位,相较于艾青的反对,牛汉则坚持刊发“朦胧诗”及诗歌评论,力图对相关的诗歌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第三章则聚焦于牛汉与“新生代”诗人之间的交往,面对与“朦胧诗”呈现出对立性的“新生代诗人”,牛汉依然展现出了包容与肯定的态度。本章主要以牛汉对这一群体的命名以及徐敬亚所策划的“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为依据,解读牛汉在“新生代诗人”登场及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所做的努力。第四章主要是在前三章讨论的基础之上,探讨牛汉在80年代支持“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意图,即个人对诗歌文学性的探求以及对“五四话语”的建构。在80年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牛汉的种种举措都是从这两方面出发的,从《要理解和引导这些年轻人》《诗的新生代》的发表再到《中国》上发表的大量“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的作品。牛汉力图在当下与“五四话语”间重新建构对话。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以干海带为原料,通过硬化、护绿、调味、微波干燥等工艺生产海带脆片的方法。
根据2015年7—8月(夏季)和2015年12月—2016年1月(冬季)对南海北部陆坡海域(111°00′E~120°00′E,18°00′N~22°00′N)的中层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的夏季和冬季的渔业资源种
1918年12月,胡政之以《大公报》记者身份赴欧洲采访巴黎和会,成为巴黎和会签字那天惟一到场的中国记者,也是第一位现场采访国际会议的中国记者。
文章针对一些研究者对《红楼梦》回目、诗词、人名、敬谦语翻译的研究以及加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为了达到传播文化信息的目的,《红楼梦》的翻译应该采取增译的
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因而在法律依据、原告资格认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争议。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当在了解我国环境立法的基础上和国际环境法律的发展
为了研究冻融作用对松浦大桥段岸坡土压缩性的影响,对该段岸坡土进行了基本物理参数测试、冻融实验和标准固结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冻融后孔隙比均有大幅度增加。相同固结压力
<正>智能照明系统、智能设备设施管理系统、能耗分析系统、智慧应用和解决方案、基于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医学影像分析平台、新一代列车综合解决方案、资源循
明清时期,两淮盐区的运销量达到历史的顶峰。盐业的繁荣,对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深刻地影响。两淮濒海地带遍布着众多盐场,这些盐场用食盐和税赋支撑着州府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