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客观数据作为分析问题的手段,其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数据成为本世纪人类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当然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高校更应该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去采集、汇聚与合理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面对独出心裁与不屈不挠的高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该高瞻远瞩,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教育效果的方方面面进行革新,以便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教育影响的方方面面都会面临前所未有新挑战、新困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争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锋战士。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全面深刻地探究大数据对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其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大数据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基础理论的借鉴。首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深刻剖析了我们当今“数据化”的社会存在。因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尊重“数据化”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自由而又全面地发展,为此,必须在“数据画像”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个性化教育。再次,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理论,深刻探究科技(数据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最后,借鉴了教育学的师生交互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师生交互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地建构师生主体间性。第三章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大变革。笔者首先从全局出发,阐释了大数据对整个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教育带来的影响;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大数据的功能和作用。虽然笔者以微观视角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效果为基点,尤其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载体所带来的重大变革。第四章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笔者始终围绕教育主体教、教育客体,教育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