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供给侧改革将作为我国财税政策调控的主要导向。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1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对于这种经济形势,我国习惯从需求侧考虑问题,而解决的方法是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此刺激经济复苏。但需求管理政策是短期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中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甚至会带来副作用。根据现代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来拉动,这是供给问题,要增加供给,企业就要有利润进行资本积累和技术研发。中小企业作为最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微观主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领域就是要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和外在竞争环境影响,在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财税政策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进一步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出发,阐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因、导向以及路径。基于这个研究框架,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在实行的各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回顾,梳理总结了这些财税政策存在的缺陷。最后,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经验并联系我国实际的前提下,提出了能够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是下列内容的有机组合: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维护中小企业的各项权利;完善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优化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规范我国财税法律制度,政策法规要长期稳定,便于企业长期规划,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