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80年开放金融市场以来,在华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和业务等都得到了很快地发展,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政策明朗、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外资银行对我国市场看好,它们纷纷加快了在我国“招兵买马”“排阵布局”的步伐。2006年我国金融业结束了入世后的五年保护期,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后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有利于东道国银行效率提高,二是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不确定。从入世到现在,外资银行在我国经历了九个春秋,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大小、好坏,影响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四种传导途径在我国是否都存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方面,从经济发展、市场结构、产权制度和金融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接着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影响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四种传导途径是如何在上面四个因素中体现出来的。至此也就完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四种传导路径分析。实证分析方面,首先利用SFA(随机前沿方法)测算出了1998—2007年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接着以测算出的效率值为因变量,以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为自变量,以影响银行效率的其它因素为控制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业效率成正相关关系,而且外资银行进入当期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要大于滞后期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最后选择了代表四种传导途径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四种传导途径在我国是否存在,以及哪种形式是主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是外资银行影响中资银行效率的两种主要方式,示范溢出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由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目前并不显著。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四种传导途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