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政府会计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从国际层面来看,新兴的公共部门管理革命主张将管理和执行的任务明确区分开来,即政府负责把握方向,市场负责执行,随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与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性组织为了适应新公共管理的要求,纷纷要求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对政府会计的改革。就国内而言,我国政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的变革,政府会计也同样置身于变革的浪潮之中。国内现行的会计信息也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的需求,并且国际上很难找到可以完全效仿的模式,因而充分发挥政府会计信息对权力执行绩效的评价与反馈作用,助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体系势在必行。由此,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首先选取新公共管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及PV-GPG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对现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政府会计信息和权力执行绩效含义和维度,立足于权力执行绩效的视角,综合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分别探讨政府会计在权力执行绩效的评价以及反馈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依托中国现实背景情况,对抽象路径进行具体化落实到政府公共治理行为,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会计可以从履职能力、投入产出效应、效果三个层面优化权力执行绩效的评价过程,继而影响公共权力的使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然后从政府的行政效率与债务规模两个角度阐释政府会计对权力执行绩效反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为政府会计这一治理工具科学地运用于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引,以期为政府会计改革的全面深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