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内障手术切口影响术后散光这一事实已被广大学者所承认,手术切口的大小、切口位置和切口方式都可对术后散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总结三种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这三种手术切口分别是:1)3.20mm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合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57例6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此手术.2)5.50~6.00mm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无缝线,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合并后房型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46例5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6例8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入术.3)常规现代囊外手术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作为对照.采用11.00~12.00mm角膜缘后界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合5~6针.分别观察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角膜屈光状态和视力情况,计算手术产生的角膜散光,并对这三种手术切口的散光变化加以比较,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通过该研究证明,手术切口是影响角膜散光的最主要的因素,切口的大小与手术源性的散光大小成正比,隧道式切口可有效地减少手术源性的散光.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在条件允许时,我们推荐应用超声乳化吸出术配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完成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术式.当不具备超声乳化手术条件时,应把白内障摘出术的注意点放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上,以便尽可能减少术后散光,心快恢复视力,并为日后有条件过渡到超声乳化手术提供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