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助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什么样的融资结构?其融资结构是否显著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绩效?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在创业板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样本,围绕融资结构与创新绩效这一基本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融资结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希望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融资结构与创新绩效方面的研究文献,以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回顾了融资结构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石。其次,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分析,从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形成直观认识。随后选取在创业板上市的10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其创新效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综合效率不高,创新的规模效率显著的高于纯技术效率。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明目前规模效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力量,纯技术效率有待提升。再次,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结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将融资结构划分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作为解释变量,以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的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引入企业性质、研发规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化指数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显示: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有助于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却起抑制作用。企业性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现阶段研发规模和市场化指数对创新效率有阻碍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由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内源融资能够显著的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企业在运用留存收益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应合理利用内源资金进行研发,鼓励和支持创新。(2)国家要完善我国的债务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研发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债务融资方式,改善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3)优化股权结构,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鼓励员工都参与到创新中来,全民创新,进一步提升股权融资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4)在扩大创新投入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研发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技术成果的产出率,实现规模经济。(5)不断提高我国的市场化程度,缩小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为创新效率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6)进一步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调动企业研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