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国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呈现出独特、丰富的景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日益成为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品牌价值。保护好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信息的发展,很多城市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强大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具有脆弱性、不可复制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极易被改变,特别是在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的形势下,较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显得及其薄弱。滇西北处于云南边缘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综合了地理、气候、人文、宗教等多种元素使其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有别于世界任何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滇西北饮食不仅已经成为标志性的旅游产品,还因其独特的价值逐渐由省内走向国内,乃至国际的舞台。如何在市场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环境下有效保护滇西北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它们能够在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传承和发展。本人带着这些问题在导师指导下,选定了丽江和香格里拉两地的纳西族饮食和藏族饮食为案例,开展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通过广泛调研与个案分析,就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展开研究,探寻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一般模式。分析归纳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的同时,为云南省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保护开发与利用服务,以及中餐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基础。本研究选择丽江和香格里拉作为案例的用意:1、案例所在地汇聚了汉族、纳西族、藏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元文化独立而又交融的特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方面具有典型性;2、案例所在地处于高原山区,其文化特质中蕴含了丰富的高原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具有典型性;3、丽江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文化的独特价值使其无论是在文化保护,还是在利用与发展中都具有代表性,特别是在在最佳保护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作用;4、随着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形势要求,对于丽江和香格里拉这样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非物质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方面更具有保护的紧迫性,特别是旅游的介入背景下,对开展非物质遗产保护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研究中本人从该丽江和香格里拉的自然、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围环境因素分析入手,深入探寻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与发展状况,并集中针对该地保存较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烹饪技艺项目、饮食民俗项目开展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了具有保存价值和综合价值的26个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6个最佳实践项目资料。为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府保护和管理提供资料参考。也为云南省建设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中本人利用调查—发现--分析—思考—提出建议的总体思路组织论文,对所研究案例的饮食文化形成、保存现状通过访谈、文献查询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并运用相关公共管理学知识分别从“法律制度设计”、“管理制度设计”、“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设计”、“奖励性政策工具”、“控制性政策工具”、“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不仅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还对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研究中还纳入了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国际准则,以及“完整性”和“真实性”原则,为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了规范的文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