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可以产生早期时相和延迟相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吸入麻醉药的吸收需经特殊的挥发罐、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从而限制了吸入麻醉药在预处理研究中的应用。如果能够通过静脉途径给予吸入麻醉药,可以更有利于吸入麻醉药在预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适合用于延迟相预处理。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乳化异氟烷静脉输注对兔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以及是否具有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和凋亡的作用。
    方法:新西兰白兔(n=30)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10):给予生理盐水3.5ml·kg-1·h-1持续30min。(2)脂肪乳组(n=10):给予脂肪乳3.5ml·kg-1·h-1持续30min。(3)乳化异氟烷预处理组(n=10):静脉输注8%乳化异氟烷3.5ml·kg-1·h-1持续30min。Eiso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20min、给药后10min三个时间点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0min、20min、30min和给药后10min、20min、30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各组在给药后24h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即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3h,造成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即在缺血再灌注完成后再次阻断LAD,静脉注射伊文蓝,分离左心室,然后进一步分离左心室缺血区(未染色)和非缺血区(染成蓝色)。缺血区用TTC液孵化后进一步分离梗死区(未染色)和非梗死区(染成红色),分别称重,梗死区面积用梗死区重量/缺血区重量表示。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凋亡指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
    结果:乳化异氟烷组给药前、给药中和给药后,兔动脉血的pH、PaCO2、PO2、HCO3-、BE、SO2无明显差异(P>0.05),MAP、呼吸频率、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脂肪乳组(45.27±3.03%)和对照组(44.32±2.15%)相比对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乳化异氟烷组(26.76±2.23%)和对照组、脂肪乳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0.05)。乳化异氟烷组心肌凋亡明显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降低(P<0.01)。
    结论:小剂量乳化异氟烷静脉输注对兔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无明显影响,并且具有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和抗凋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