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分析调查资料,探讨NSCLC患者中医虚实证候与免疫功能、病理类型、分期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并从中找出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较高的指标,为NSCLC的中医证候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2)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与健康人比较有无不同,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指标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8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基本信息、病理类型、分期、T细胞亚群、NK细胞、中医证候信息等录入病例调查表,辨证分型分为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统计分析中医证候与免疫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2)收集35例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例正常对照者,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培养前后CD4+淋巴细胞中CD69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和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结果: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虚实夹杂证组>虚证组,实证组>虚证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中CD4+细胞百分比的比较也产生了类似结果,虚实夹杂证组>虚证组,实证组>虚证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CD3+细胞中CD4+/CD8+细胞比值在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实证组各组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虚实夹杂证组>虚证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转移与虚证呈负相关,与虚实夹杂证呈正相关;KPS评分与虚实夹杂证呈负相关。实证与所收集的临床指标之间未发现有显著的相关性。2)35例肺癌患者组外周血在刺激培养前CD4+淋巴细胞的CD69+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外周血在刺激培养4h后CD4+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培养前后CD4+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外周血培养前CD4+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百分率比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高,而刺激培养后比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在刺激培养前后CD4+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在不同证候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虚实证候与免疫功能等指标有相关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由于其炎性免疫微环境的存在,有可能处于异常激活状态,但也存在CD4+细胞活化功能下降的情况。肺癌患者外周血在刺激培养前后CD4+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在不同证候组之间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