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组建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制定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个性化、规范化、连续性的综合护理方案,通过个案管理增强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观念,讨论个案管理对永久起搏器患者不同时期需求、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辽宁省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患者114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该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55例,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案管理干预,由患者主动参与,多学科医护团队根据在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24~48小时及术后一周的住院时间过程中患者的需求评估及个案管理团队从生理指标、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家庭照顾支持、营养状况、活动及行为七个方面的专业评估,进行计划、实施、评价,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实施连续、及时的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健康教育及互动咨询,在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6个月时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等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总结干预组患者各阶段需求评估情况、个案管理团队评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满意度、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共调查114名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平均年龄(68.05±11.49)岁;男性55例,女性59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19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3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他25例,年龄25~90(68.05±11.49)岁。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入院评估资料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永久起搏器患者总费用P=0.454和P=0.417,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案管理模式对单双腔永久起搏器患者手术费加材料费的影响P=0.411和P=0.933,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案管理模式对单腔永久起搏器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P=0.7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案管理模式对双腔永久起搏器患者治疗费用影响P=0.00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后1个月满意度P=0.000(P<0.01),出院后3个月满意度调查统计P=0.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共有7人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囊袋血肿4人,感染1人,电极移位2人,干预组共2人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均为囊袋血肿。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对照组72.58±11.3,干预组评分77.40±8.84,P=0.0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干预后,对患者在不同时期进行动态需求评估,鼓励患者参与疾病治疗全过程,规范了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护理方案,在医疗知识和治疗方案上增强了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观念,体现了个体化的医疗护理,增进了医患、护患之间的信任,促进患者从住院到居家自我管理的延续性过渡,既减轻部分起搏器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成功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