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开始了学生评教的试点,目前已经作为常规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展。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评教,基于学生评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等作用这一观点,学者们己经达成了肯定的共识,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研究。学生作为教学的直接对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发言权,然而学生评教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和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却常被忽视。本文从研究层面给出关于向生性的解释,借鉴美国学生评教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理念,从其评教制度中获得启示,为构建充分、系统地体现向生性的学生评教体系,找出适合当前我国高校实际的措施。笔者引入国外“一切以学生为主导”的理念,提出“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缺乏向生性”这一假设,验证这一假设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向生性实现机制。向生性指是指面向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学生需求和反映学生真实状况的性质。根据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整体性、民主性、多样性、动态性、效益性等原则的要求,向生性在学生评教中应当在以下七个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指导理念、评教人员、评教时间、评教方式、评教内容、反馈机制和改进实施。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抽样调查了高校的评教情况,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对象包括290名学生和10名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向生性在以上七个具体方面中没有得到体现或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本文假设可以验真。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造成向生性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评教全过程中,教学行政人员总揽,学生主体地位缺失。2.评教前准备时,导致学生被动参与,评教缺乏改进机制。3.评教实施中,评价指标片面单一,内容脱离学生需求。4.评教改进后,结果反馈忽视学生,评教改进无法体现。为了在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中真正保障向生·性,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自我发展和学生的不断进步,建设完整规范的高校学生评教体系,需要教学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三者有机联系,缺一不可。评教的全过程都应当体现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整体性、民主性、多样性、动态性、效益性六原则,才能使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成为民主高效的、生生不息的制度,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最后,针对向生性缺失的四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保障学生评教中实现向生性的四条对策:1.思想观念:重视学生主体,落实学生参与,树立权利意识。2.制度设计:组织评教小组,丰富评教形式,改变强制评教。3.评价标准:设计多元问卷,增进师生交流,开展毕业调查。4.评教效果:实行多次评教,完善反馈机制,公开优劣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