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冷副刊编辑思想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心冷(1898年—1933年)是新记《大公报》时期著名的副刊编辑。从1926年9月进入《大公报》工作,一直到1933年,何心冷不仅创办并主编《艺林》、《铜锣》、《小公园》等综合性副刊,同时还担任了《电影》、《儿童》、《体育》、《摩登》等专门性副刊的编辑工作,他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了副刊园地。何心冷辛勤耕耘《大公报》副刊7年有余,把《大公报》副刊创办成了一个品牌,提升了副刊的社会地位与影响,使其与新闻版并驾齐驱,为《大公报》赢得了不少读者。他自己也成为《大公报》的一张“名片”,当时天津的市民有很多不知道报社老板张季鸾,却都知道副刊编辑何心冷,他被称为新记《大公报》的“开国元老”、“副刊奇才”。何心冷以读者为本创办副刊,提出“门虽设而常开”的口号,欢迎读者对副刊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热心解决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他注重副刊的趣味性,创办出了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副刊趣味:他创办的副刊关注民生,贴近实际,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他还注重图画的运用,使副刊图文结合,生动可观。何心冷具有一颗赤诚之心。他关注社会发展,体恤百姓疾苦,仗义执言,在副刊中用犀利的评论,针砭时弊,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现象进行批判,从而形成了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何心冷为《大公报》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会告诉我们未来”。虽然何心冷及他所处的时代已渐渐远去,但他的副刊编辑方法及思想却成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为当今及以后报纸副刊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开展的同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被提
期刊
随着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用户贡献内容全面渗入到各种媒体当中,已成为媒体信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对用户贡献内容的使用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是整合使用用户内容;第二是借
作为一名著名的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知识体系同时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他承自西方电影体系尤其是意大利新浪潮电影和德国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拍摄技巧,也为台湾电影界吹入一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