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已步入中后期阶段,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2015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都提出了“坚持集约发展”和“盘活存量”等城市工作要求,城市工作的重心开始向存量空间转变。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存量空间中主要的绿色开放空间,长久以来承载了城市居民的活动,这些公园历经多年沧桑,弊端日益凸显,出现了如生态失衡、景观封闭、老化衰退等问题,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在城市存量空间更新的背景下,公园绿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更新改造工作也大量展开。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生态欠账和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城市双修”应运而生。“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观点可以更好的指导公园绿地更新改造工作。从生态修复来看,公园是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筑完善城市生态格局、保育生态自然基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公园作为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绿地空间品质、提高城市绿化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从城市修补来看,公园与城市功能互通互补,通过对公园的改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修补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功能缺陷。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老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在相关资料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老城区公园在生态和功能两方面的主要问题。运用“城市双修”理论,针对现阶段公园更新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及与生态功能相关的公园案例研究,提出了对应策略来为现阶段的公园绿地更新提供参考。以期为公园绿地的更新改造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并通过公园绿地的更新改造更为高效地推进“双修”工作达到提升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目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通过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文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接下来在对沙坪坝老城区公园绿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园绿地在生态和功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寻了“双修”理论核心的两个部分,即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分别与公园绿地的关系。总结出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下“双修”对公园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实践进行案例分析,为公园绿地更新改造策略提供参考。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城市双修”理念的政策目标和工作重点,对老城区公园绿地更新改造的任务重点进行详细的解析,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思路、原则和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