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剖宫产的6954例孕产妇,其中确诊为产后出血的221个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未发生产后出血的221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产妇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等四十多个指标,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方法做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中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剖宫产产后出血和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在研究期间本院的分娩总数为19723例,剖宫产率为35.26%,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18%。  1.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按百分比排序为: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占62.90%;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占18.55%;创伤所致产后出血,占14.93%;比例最少的是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占3.62%。  2.出血量与出血原因的关系:出血<1500ml以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出血量>2000ml时胎盘因素上升为主要原因,并且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宫缩乏力比例逐步下降,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比例逐步增加。4例出血量≥8000ml的恶性产后出血的原因都是凝血功能障碍。  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年龄≥35岁、人流≥2次、早产、胎盘粘连及植入、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粘连及植入、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严重剖宫产产后出血(出血>1500ml)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胎盘粘连及植入是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子。  4.治疗方法:通过按摩子宫及使用缩宫剂的有效率为29.86%;宫腔纱条填塞有效率为72.73%,B-lynch缝合有效率为85.71%。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7例,占3.17%;  5.产妇预后:失血性休克14例,占6.33%;输血率48.9%,转入中心ICU监护3例,占1.36%;无孕产妇死亡病例。  6.围产儿预后:随产后出血量的增加,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科的比例逐渐升高。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围生儿病死率为0.79%。  结论:  1.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  2.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植入、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子。胎盘粘连及植入是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子。  3.术前准确评估和充分准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构建完善的抢救流程明显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对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表达与癫痫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关系。 方法:用美解眠制作急性癫痫模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
目的研究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突变的热点,探讨ATP7B基因诊断的方法和意义,以及Wilson病患者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目的 观察局部围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7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0例,采用面部围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1组29
目的:  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23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间的潜在联系,研究舌鳞癌细胞系SCC9和CAL27在IL-23处理前后抗凋亡及耐药能力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2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测量及比较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研究背景和目的:  术前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小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数据显示,小儿术前表现明显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比例可达70%。这些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不仅直接影响着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