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及尿道膀胱颈筋膜褥式缝合术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方法:研究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盆底器官脱垂住院行阴式子宫切除及尿道膀胱颈筋膜褥式缝合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现居地或户口地为南昌地区患者共120例。对纳入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妇科检查,妇科检查为专家门诊医师评估,采用POP-Q分期描述患者解剖学是否复发及复发程度,并对有压力性尿失禁病史或现有尿频、尿急、漏尿症状者行压力诱发试验,必要时行膀胱颈抬举试验、棉棒试验了解患者尿控情况。测量患者血压,记录患者年龄、随访日期、生育史、绝经年龄、泌尿生殖道症状,是否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史,探讨影响子宫脱垂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查阅患者病案,记录患者手术日期、术前子宫脱垂程度,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患者手术方式。将所纳入的有效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行盆底器官脱垂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年龄为42至86岁,平均66.50±9.21岁;随访时年龄为47至94岁,平均71.05±9.43岁。手术日期距随访日期的随访月数为5至142月,中位随访月数为40月,随访月数越大复发率越高。术前子宫脱垂分度情况为:Ⅰ度7例(5.8%),Ⅱ度63例(52.5%),Ⅲ度50例(41.7%)。术后按POP-Q分期法,按超过I期标准即为客观复发,随访总的客观复发率为38.3%。按自觉有阴道肿物脱出或有尿失禁症状为主观复发,随访总的主观复发率为3.3%。因复发二次手术率为0%。术后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均为0例。前壁脱垂复发率为57.0%,其中Ⅰ期38例(占84.5%),Ⅱ期6例(占13.3%),Ⅲ期1例(占2.2%);后壁脱垂率为18.9%,其中Ⅰ期11例(占73.3%),Ⅱ期3例(占20.0%),Ⅲ期1例(占6.7%);穹窿脱垂为24.1%,其中Ⅰ期18例(占94.7%),Ⅱ期1例(占5.3%),Ⅲ期0例。三个部位脱垂Ⅳ期均为0例。将所随访的患者分为复发组46例和非复发组74例。两组间手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妊娠次数、顺产次数、非顺产妊娠次数、初产年龄、绝经年龄、现年龄、随访时长、术后重体力劳动、长期便秘、长期咳嗽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患者根据术前分度分为三组,Ⅰ、Ⅱ度间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度与Ⅲ度间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的主观复发率并不高,且没有网片裸露、侵蚀、性交困难等不良反应,因此传统手术仍然是治疗中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的明智的选择。盆底器官脱垂患者术后复发是多因素共同造成,术后保健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