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发射荧光法(SPCDE)是利用激发态的荧光团和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的耦合近场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表面增强荧光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技术,SPCDE展现出其独特的优点:高度的角度定向发射性、荧光发射偏振性、波长分辨性、有效的背景信号抑制等,其在生物传感、界面分析等领域中显露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致力于构建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法的实验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进而将其应用于生物传感体系。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该章从表面增强荧光技术的简要介绍开始,阐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并以此引出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法的技术原理、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检测的实现。在自制多功能荧光仪上实现SPCDE荧光信号的检测,并且该仪器与激光作为光源的SPCDE仪相比可以进一步获得激发光谱信息。通过实验对SPCDE展开深入的研究。结果证明,纳米金属表面的荧光团与等离子体耦合产生定向发射荧光信号,该信号具有高p-偏振性。理论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同时研究表明了SPCDE可以在无需增加光学元件的条件下实现波长分辨,并且具有抑制背景信号的能力。第三章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法的小型装置。以改装过的市售激光笔作为光源,自主搭建SPCDE小型实验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SPCDE测试要求。并运用该装置进行了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法和表面等离子体场增强荧光法的光学性质的比较。第四章基于过渡金属铁的SPCDE研究。首次成功地把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定向荧光法研究拓展到重要的过渡金属铁。菲涅耳方程理论计算预测355nm-1088nm范围内的光在固定角度范围内(70°-75°)能够有效耦合25nm光滑铁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实验证明金属铁膜上荧光染料的SPCDE信号具有较高的p-偏振性和定向性,并且定向发射角度都固定在一定范围。通过与金膜为基底的SPCDE信号相比较,证明在纳米铁膜上可以实现固定检测角度监控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第五章基于核酸适配子构型转换的SPCDE荧光传感。采用核酸适配子作为识别和报告分子,首次提出结合金属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效应和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增强效应来实现对凝血酶简单、快速、特异检测。通过对比不同化学固定方式,选择亲和素-生物素法作为适配子探针的固定方法。通过对荧光信号偏振和信号角度分布情况考察,证明了荧光增强是由表面等离子耦合效应引起的。第六章结语与展望。总结了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并对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