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肠黏膜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上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实施健脾通里中药治疗,探讨中医中药对上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肠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寻求改善肠屏障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3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分配15例。研究组经硅胶管小肠内滴入芪黄煎剂;而对照组经硅胶管小肠内滴入0.9%生理盐水,滴注条件均相同,疗程均为7天。 2.观察和测定指标。 (1)研究和对照组受试对象术前、术后肠黏膜分泌型IgA(sIgA)水平测定。 (2)研究和对照组受试对象术前、术后血浆D-乳酸(D-lactate)水平测定。 (3)研究和对照组受试对象术前、术后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测定。 结果: 1.两组肠黏膜sIgA水平比较。 (1)术前1天两组变化无显著性(P>0.05); (2)术后7天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 (3)研究组自身术后7天与术前比较肠黏膜sIgA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术后7天与术前比较肠黏膜sIgA无明显变化(P>0.05)。 2.两组血浆D-乳酸(D-lactate)水平比较。 (1)术前1天两组血浆D-乳酸变化无显著性(P>0.05); (2)术后7天研究组血浆D-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 (3)研究组自身术后7天与术前比较血浆D-乳酸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术后7天血浆D-乳酸水平虽然也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比较。 (1)术前1天两组ET变化无显著性(P>0.05); (2)术后3天研究组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 (3)研究组自身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ET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ET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本实验主要对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能否改善上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病人的肠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进行了客观研究。研究取得了以下成绩:(1)食管癌、胃癌等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可以提高肠黏膜sIgA水平,从而使术后病人的肠黏膜免疫功能得以及时恢复,防治细菌和内毒素等移位。(2)食管癌、胃癌等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可以降低血浆ET和血浆D-乳酸水平,从而改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3)为解决手术后肠源性全身感染、SIRS和MODS等问题打下了临床基础;可能为解决创伤、重症感染、放化疗等其他应激情况容易并发SIRS、MODS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EMT模型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理。 方法:以健康性成熟未交配过的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T大鼠模型,随
研究目的:  观察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
研究目的  从中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出发,探讨扶阳火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其对疲劳评定量表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见体质类型的调查,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体质特点、体质因素和发病的关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寻找明确的诊断依
基于空间调制型成像光谱仪的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干涉多光谱图像的加权率失真优化多级树集合分裂(SPIHT)光谱压缩算法。该算法根据干涉多光谱图像在时域和频域的特点,推导出时域中随着光程差的增大,干涉图像对频域中光谱曲线的形状影响越大。因此,在光程差方向上,逐渐提升率失真函数的斜率,增大对图像的保护程度,不仅弥补了SPIHT算法在码率分配上的不足,而且有效地保护了频域中的光谱信息。实验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