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土地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当前形势下,规模化经营不足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这主要是由于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经济价值的实现存在诸多限制,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产权属性的发展。2016年,中央出台相关文件确定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三权分割开来的改革路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允许土地经营权来进行抵押融资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村土地经营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而且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这一契机的出现,使得农地融资得以革新和发展。农地融资对于解决农村规模化经营不足以及资金不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三权分置”的改革举措为前提,分析我国农地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本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点,建立以“历史研究”(从历史文献梳理的角度分析我国农地融资的发展历程。)----“原因研究”(分析制约我国农地融资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三权设置体系和法律的不太完善。)----“效应研究”(结合案例调查法实证分析当前我国农地融资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融资的重要意义所在。)----“对策研究”(提出完善“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融资的相关政策建议。)为主线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对“三权分置”背景下我国农地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农地融资路径的完善等相关内容进行较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