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对象是网络化环境下的电子支付及其安全风险问题。在电子商务经历短暂的寒冬后重新活跃起来,我国信用卡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公众对电子支付有着越来越强的需求。
论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背景,对电子支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吸收现有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当前电子支付方案繁多,其中信用卡具有最大的用户群,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因此,本文选取信用卡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综合运用管理学,银行理论与实务,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理论,对电子支付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研究现行支付方式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我国的法规、信息基础设施、银行业务等现状,对信用卡支付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
论文探讨了信用卡支付风险,研究了信用卡常用的两种支付方式:POS机终端的实卡交易和互联网络上的无卡交易,这两种支付方式使用同一种支付媒介——信用卡,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对风险的分析,找出当前支付的风险来源是支付过程的被动性。
目前国内还没有通用的跨行网络支付解决方案,笔者借鉴各类支付系统的安全技术手段,设想了主动电子支付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试图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在跨行网络支付的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主动电子支付模式的特点是支付网关位于持卡人信任的开户银行,卡号,口令及其他的私密信息在持卡人和发卡行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确保支付过程的主动性,避免信息中途被截获破解以及欺骗套取。在此模型上,针对远程交易的不可追溯性,非强制性履约,提出延迟支付,即货到付款的电子支付解决途径,以解决远程交易的信用危机。
论文最后进行了总结,提出论文中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电子支付的应用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