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对比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我国是全球食管癌高发地区,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约477900例,死亡约375000例,约占全球50%,其发病率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致死率居第四位。病理类型我国以鳞癌为主,西方国家以腺癌为主。食管癌传统治疗手段以单纯手术为主,早期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74%,而局部晚期食管癌(ⅡA~Ⅲ期)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仅为20%~30%左右,且多数患者在术后3年内即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手术对比单纯手术,均能降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死亡风险,而此两种综合治疗方案相比究竟哪种才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近期与远期疗效,以探究哪种综合治疗手段更适合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  资料与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初治的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资料,临床分期为cT2-4N0-1M0。新辅助化疗方案:PPD联合5-Fu(PPD75mg/m2,静脉滴注,分3天进行;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进行),21天为1个周期,其中新辅助化疗共2个周期,新辅助放化疗1个周期(同步进行放疗)。新辅助同期放疗总剂量DT:40Gy/20F,2.0Gy/次,1次/天,5次/周,共4周。新辅助治疗完成后3~4周行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淋巴结转移率、降期、术后并发症、复发及转移、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情况。  结果:  入组患者共177例,其中新辅助放化疗组72例,新辅助化疗组105例。  1.新辅助放化疗组pCR率为22.2%(16/72),高于新辅助化疗组9.5%(10/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  2.新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阴性率为81.9%(59/72),高于新辅助化疗组66.7%(70/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新辅助放化疗组降期率为76.4%(55/72),高于新辅助化疗组48.5%(51/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新辅助放化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1.4%、4.8%,发生率分别为20.8%、2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5、P=0.403)。  5.新辅助放化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总复发率分别为43.1%、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  6.新辅助放化疗组1、2、3年OS率分别为87%、74%、53%,高于新辅助化疗组85%、64%、51%,但截至观察时间,两组OS生存曲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27)。新辅助放化疗组1、2、3年DFS率分别为80%、56%、50%,高于新辅助化疗组67%、54%、46%,但截至观察时间,两组DFS生存曲线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79)。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估计两组风险比,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组有降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趋势(HR=0.802,95%CI:0.483~1.332; P=0.394)。  结论:  与新辅助化疗相比,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可提高患者pCR率和降期率,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同时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截至观察时间,新辅助放化疗组有延长患者生存及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趋势,目前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或许会出现有意义的结果,亟待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为研制hKv1.3(human voltage-gated channel,人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以hKv1.3胞外环肽段E314为抗原,制备针对hKv1.3胞外环肽段E314的特异性抗体,并对抗体进行纯
前言及目的:  食管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有两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即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
目的:通过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治疗失败模式,并通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建立关于远处转移的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
目的:调查北京市城市和郊区门诊心血管疾病男性患者现在吸烟、过去吸烟和不吸烟的比例;现在吸烟者曾经做出的戒烟努力和应用戒烟支持措施的情况;正在戒烟和已经成功戒烟者戒烟过
目的:探讨β防御素-2(HBD-2)、β防御素-3(HBD-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共同作用对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影响。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