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位于华南大陆腹地,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和华夏陆块拼贴带(江南造山带)的西南段。该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构造运动频繁,是华南大陆扬子地台南缘的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实测野外地质剖面的基础上,以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九逢锡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磁组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热液锆石年代学、矿石元素分析和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九逢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和磁组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探讨韧性剪切带与锡矿成矿的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
九逢韧性剪切带主要展布于四堡群文通组、鱼西组及其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总体走向NNE,倾向SEE,倾角50°~80°,宽约500m,长度超过1000m,自南向北延伸出矿区之外。磁组构特征表明九逢韧性剪切带可划分为8个强韧性变形带和9个弱韧性变形域。
九逢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表明,该韧性剪切带至少发生过两次韧性变形,早期受到NE-SW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右行剪切滑动;晚期受到SEE-NWW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左行逆冲剪切滑动。
九逢韧性剪切带和区域韧性剪切带的热液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九逢矿区)韧性剪切变形时代为加里东期(440Ma±),后期遭受海西、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改造。锡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九逢锡矿的成矿时代为834.5±5.3Ma。锡石成矿时代与韧性变形时代不一致,指示九逢韧性剪切带为九逢锡矿成矿后的构造活动,非成矿期构造。
九逢韧性剪切带和九逢锡矿处于相同的空间位置,但两者延伸方向并不完全相同,锡矿呈SN向延伸,而韧性剪切带呈NNE向延伸。将指示韧性变形强弱的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矿区Sn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Sn元素的富集与韧性变形强弱相关性不强(相关性系数为0.08~0.48)。
九逢韧性剪切带与锡矿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九逢锡矿于四堡期成矿(834.5±5.3Ma),其后在加里东期(440Ma±)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早期形成的锡石矿物颗粒被磨碎、细化,更后期的构造活动使细粒化的锡石沿早期的构造裂隙进一步富集。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实测野外地质剖面的基础上,以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九逢锡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磁组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热液锆石年代学、矿石元素分析和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九逢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和磁组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探讨韧性剪切带与锡矿成矿的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
九逢韧性剪切带主要展布于四堡群文通组、鱼西组及其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总体走向NNE,倾向SEE,倾角50°~80°,宽约500m,长度超过1000m,自南向北延伸出矿区之外。磁组构特征表明九逢韧性剪切带可划分为8个强韧性变形带和9个弱韧性变形域。
九逢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表明,该韧性剪切带至少发生过两次韧性变形,早期受到NE-SW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右行剪切滑动;晚期受到SEE-NWW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左行逆冲剪切滑动。
九逢韧性剪切带和区域韧性剪切带的热液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桂北九万大山地区(九逢矿区)韧性剪切变形时代为加里东期(440Ma±),后期遭受海西、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改造。锡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九逢锡矿的成矿时代为834.5±5.3Ma。锡石成矿时代与韧性变形时代不一致,指示九逢韧性剪切带为九逢锡矿成矿后的构造活动,非成矿期构造。
九逢韧性剪切带和九逢锡矿处于相同的空间位置,但两者延伸方向并不完全相同,锡矿呈SN向延伸,而韧性剪切带呈NNE向延伸。将指示韧性变形强弱的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矿区Sn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Sn元素的富集与韧性变形强弱相关性不强(相关性系数为0.08~0.48)。
九逢韧性剪切带与锡矿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九逢锡矿于四堡期成矿(834.5±5.3Ma),其后在加里东期(440Ma±)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早期形成的锡石矿物颗粒被磨碎、细化,更后期的构造活动使细粒化的锡石沿早期的构造裂隙进一步富集。